國會職權修法爭議延燒 朝野激辯社會撕裂

近期國會修法爭議激烈,各方角力明顯,近日就「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案進行討論,朝野雙方各有堅持,引發激烈攻防。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26日舉行記者會,抨擊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指黃竟稱民進黨在撕裂社會,批評黃是開台400年來寡廉鮮恥第一人,未來勢必遺臭萬年。



對此,黃國昌隨即發布聲明回應,呼籲柯建銘與其進行人身攻擊,不如先回頭看看過去民進黨提出過的國會改革法案,背棄承諾不道歉已經很可恥,竟然還敢大放厥詞、不斷散布假訊息,令人遺憾民進黨已沉淪至此。



藍白兩黨共同提出的修正草案,截至24日為止,包含增訂國會聽證權、人事同意權改記名投票、被質詢人藐視國會最高罰20萬元等關鍵條文,皆已二讀表決通過,其餘條文預計28日繼續表決。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表示,國會職權行使法的修正涉及國會監督行政部門的權力範圍,理應秉持理性務實態度協商,但從這幾天攻防情形觀之,朝野雙方各說各話,離共識仍有一段距離。



台灣國際法學會秘書長林廷輝律師指出,國會職權法修正應兼顧權力平衡與制衡精神,國會掌有立法及監督權,但也不宜過度侵犯行政部門運作,否則恐影響政府效能。國會與行政部門應以合作取代對抗,共同為民謀福利。



不過也有網友質疑,民進黨反對藍白版本卻未提出務實方案,是否意在阻撓國會改革?亦有網友認為,國民黨過去執政時明明也反對賦予國會調查權,如今在野卻強力主張,是否有政治考量?



對於外界質疑民進黨動員群眾至立法院外抗議,柯建銘否認,強調民進黨沒有動員,群眾是被黃國昌和傅崐萁召喚出來的。這番言論再度引發網友討論,認為政治人物不該將責任推給他人,而應尋求理性溝通對話。



綜合黨政人士及學者專家意見,國會職權修法事關重大,應以國家利益為優先,在朝野共識基礎上循序漸進推動,避免流於政治鬥爭,社會對立。唯有透過理性務實協商對話,在維護國會監督職權同時,也讓行政部門正常運作,才能開創國會改革新局。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