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萊豬」現跡 食藥署長:抽驗比率不變、不會公布流向!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自2021年開放「萊豬」進口4年多來,出現首批的澳洲冷凍豬腳驗出0.001ppm的瘦肉精萊克多巴胺,雖然未超出國內標準,但仍引發民眾食安疑慮。食藥署長姜至剛今(5)日下午親上火線召開記者會,強調為民眾食安把關「食安優先一直放在我心上」,而開放萊豬以來邊境報驗豬肉及豬雜碎共計2萬5466批,超標不合格為0批。邊境查驗仍將維持2至10%的一般抽批比率,且根據食安法規定,不會針對合法產品要求標示或公布流向。
該批被驗出萊克多巴胺的澳洲冷凍豬腳總重量達22.99公噸,進口業者的品田國際農畜股份有限公司則發表聲明致歉,表示在採購肉品時,已明確要求供應廠應提供零檢出萊克多巴胺的產品,因此,將進行複驗,在尚未釐清與國外廠商的責任歸屬之前,不會對該批貨品進行任何販售、分裝,若查驗屬實會將肉品銷毀。
姜至剛說,食藥署對食品所採取的管理措施,均在以維護食安優先的前提下,配合國家整體政策方向,透過科學分析原則,基於國人膳食風險評估及特殊飲食習慣,並參考國際標準而訂定,食藥署一向審慎、積極為國人食安把關。他本人更是把「食安優先一直放在我心上」,這是第一優先。
食藥署下午也公布公布萊牛、萊豬歷年查驗數字,其中110年1月1日至114年4月30日,邊境報驗豬肉及豬雜碎共計2萬5466批,只檢出萊克多巴胺計1批,即澳洲冷凍豬腳這一批、且未超標,超標不合格為0批。
牛肉部分,食藥署統計,自101年9月11日至114年4月30日,邊境報驗牛肉及牛雜碎共計24萬9,609批,檢出萊克多巴胺計2493批,其中,檢出萊克多巴胺超標不合格為6批,不合格批均退運銷毀。
姜至剛強調,牛豬肉產品均一體適用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目前邊境查驗都採取一般抽批查驗的2到10%,若有不合格者才會針對性、對業者提高抽驗比率,而「豬肉儀表板」一直透明揭露檢驗結果。
至於外界關心未來會不會只要有驗出萊克多巴胺,即使合格,也會公布相關萊豬的進口業者、流向?姜至剛強調,不會去盯著合格的業者,沒有超標,政府就依法行政,在沒有授權之下,食藥署很困難去做這件事,尊重廠商的自主管理及市場機制。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陳 鈞凱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