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怎麼辦?中暑喝什麼吃什麼能改善?中暑可以刮痧嗎?容易中暑怎麼預防?

中暑了怎麼辦?每年入夏後,中暑案例就節節上升,為了避免嚴重中暑引起併發症甚至生命危險,中暑解決方法一定要知道!例如中暑時喝什麼吃什麼,才能有效補充水分與電解質?中暑了可以吃退燒藥嗎?預防中暑需要注意哪些引起中暑的原因?以下一起了解!

目錄

  • 中暑怎麼辦?中暑解決方法


    • 中暑時的3種NG降溫方法


  • 中暑喝什麼吃什麼?

  • 中暑刮痧有效嗎?解除陰暑陽暑穴道

  • 預防中暑怎麼做?

  • 容易中暑的人

  • 容易中暑的陷阱



中暑怎麼辦?中暑解決方法5步驟,醫師專家說明



感覺自己開始出現頭痛、想吐、虛弱無力等中暑症狀,或是發現有人中暑時,該怎麼辦才能解除中暑呢?改善中暑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降溫」!遇到自己或他人中暑時,可以做到的中暑解決方法包括:

  • 蔭涼:將中暑患者移至陰涼、通風的環境中,例如有遮蔽物的樹下、騎樓等處,同時注意周圍環境與人群,避免影響通風效果,才能幫助中暑患者散熱。


  • 脫衣:脫去中暑患者身上影響散熱的衣物,幫助患者緩解熱傷害。


  • 降溫:利用澆花噴霧器往患者身上噴水霧,並搭配電扇吹風降溫;或是用冰毛巾、冰袋,冰敷大動脈經過的頸部、腋窩與鼠蹊部,可以幫助降低中暑患者的體溫。


  • 喝水:如果患者意識清醒,可以適度提供有鹽分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幫助患者補充水分與體內電解質平衡。


  • 送醫:當患者中暑的程度沒有減緩、或是超出能夠處理的能力範圍,應馬上撥打119送醫急救;在等待救護的同時,也應持續幫中暑患者降溫。


  • 中暑時的3種NG降溫方法



    特別需要提醒注意提的是,雖然改善中暑患者需要降溫,但不建議泡冰水或用酒精擦拭,更不可以吃退燒藥!


    • 泡冰水:泡在太冷的水中會讓中暑患者發抖、皮膚血管收縮,反而更難散熱。


    • 酒精擦拭:酒精會讓血管收縮,反而不利身體透過血液循環來散熱。


    • 退燒藥:食藥署「藥博士 正藥說」專頁說明,中暑體溫升高是因為調節體溫的機制失靈,與感染、發炎引起的發燒機制不同,因此使用退燒藥不但無法緩解中暑,還可能增加急性腎衰竭、肝腎衰竭、凝血功能異常等中暑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中暑怎麼辦?中暑喝什麼吃什麼能改善?中暑可以刮痧嗎?容易中暑怎麼預防?

    中暑喝什麼吃什麼?白開水不是唯一選項,但中暑時別再喝冰飲解暑!



    中暑的時候可以吃東西嗎?當人體因為難以排汗、失去體溫調節能力而中暑時,必須要幫患者降溫與補水。而除了白開水以外,還有什麼選項呢?


    • 加鹽白開水:身體需要補充水分來製造幫助散熱的汗水,但如果只補充大量水分容易造成體內電解質不平衡,《1分鐘救命關鍵!你一定要知道的居家急救手冊》建議可以在1公升白開水中加入10克(2茶匙)鹽巴,讓患者飲用。


    • 豆腐:鍼還中醫診所院長黃獻銘曾拍影片說明,傳統豆腐成分包含硫酸鈣(石膏)和鹽滷,其中都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有助身體解熱與維持電解質平衡,適合發熱比較明顯的中暑患者,而且盒裝豆腐中的水也可以一起喝掉。要注意的是,不使用石膏或鹽滷的雞蛋豆腐、豆漿,就不適合用來緩解中暑。



    另外,黃獻銘中醫師也建議,感覺口乾舌燥、不解渴的人,可以用烏梅汁或酸梅湯;煩躁感比較明顯的人則可以用蜂蜜水。

    不過,中暑時當然也有不能用來消暑補水的NG飲食品項!例如冰冰涼涼的綠豆沙太甜又太冰,反而會讓人體的熱氣無法散掉;具有刺激性或利尿作用的酒與咖啡,會加速身體水分流失,對於需要補水防脫水的中暑患者來說也不適合;含糖飲料則是會讓血液往消化道集中,而無法輸送到體表幫助散熱。

    中暑怎麼辦?中暑喝什麼吃什麼能改善?中暑可以刮痧嗎?容易中暑怎麼預防?

    中暑刮痧不是人人能做!解除陰暑與陽暑教你4個穴道按摩



    感覺自己好像有點中暑的時候,不少人也會試著想用傳統的「刮痧」把熱氣刮出來,這個方法真的有效嗎?根據黃獻銘中醫師、王緯迪中醫師與馬光中醫林佳境藥師的說法,在中醫觀點認為中暑可以分為「陽暑」與「陰暑」2種類型,其中陽暑是因為曬太陽或熱氣太多、體溫偏高的情況,可以透過刮痧將多餘熱氣洩掉;而陰暑則是受到冷氣或冷飲影響,身體血管、毛細孔收縮,導致體內的熱被悶住無法發散,這時就不宜用刮痧的方式解暑囉。

    那麼,除了刮痧以外,中醫還會建議如何消除中暑暑氣呢?以下來看看幫助改善中暑症狀的穴道:


    • 陽暑:風池穴、合谷穴

    • 陰暑:內關穴、神門穴



    預防中暑怎麼做?維持涼爽、定時補水最重要!



    人會中暑最主要就是受外界溫度與身體排熱能力的影響,因此想要預防中暑,最重要的關鍵包括:

  • 溫度與濕度:高溫環境是最主要造成熱傷害的原因,而外界濕度也會影響身體排汗能力,而台灣多數區域長年相對濕度都偏高,因此只要是氣溫高於32℃時,中暑可能性就會大增。以下是特別需要預防中暑的情況:

  • 環境:除了氣溫過高的日子以外,像是家中的頂樓容易直接受到日曬升溫、水泥房屋容易蓄熱;車內若沒有開冷氣的時候,溫度更是容易直線飆升!因此夏天時更要注意,別讓小孩、老人獨自待在無冷氣的車上,家中也可以多用隔熱窗簾幫助阻止熱氣滲入。


  • 用品:例如會持續對身體加熱的泡熱水澡、泡溫泉、電熱毯等,即使不是在炎熱的酷暑,也可能造成中暑。


  • 穿著:戴遮陽帽或撐陽傘、穿著寬鬆透氣的衣物,可以幫助身體有效散熱,避免吸收過多的熱而造成中暑。



  • 補水:身體要透過排汗來散熱,因此體內也必須要有充足的水分,才能有效維持血液循環與汗水分泌。國民健康署建議每天至少喝1500cc白開水,也可以透過起床一杯水、用餐配杯水、外出要帶水來幫助提醒自己喝水,千萬不要等口渴才開始喝水;如果感覺白開水太單調,也可以加入新鮮水果或製作冷泡茶。



  • 容易中暑的人有哪些?



    以下族群因為身體機能問題,需特別注意預防中暑:

  • 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可能因為身體調節體溫的機能較弱,或是對外界溫度較不敏感,而容易出現脫水與中暑的危險。患有心血管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的族群,也應特別留意中暑的可能性。


  • 戶外工作者、運動員:在烈日曝曬環境中大量身體活動,容易忽略防曬、導致身體負荷過多的熱,也可能疏忽補水、發生脫水的情形。


  • 肥胖者:BMI超過24以上的族群,由於身體的皮下脂肪會阻隔散熱,加上基礎代謝產生的熱量更多,熱量就更容易積滯在體內,引起中暑。


  • 其他身體情況:例如睡眠不足、感冒、腹瀉等,會導致體力、血液循環變差,或是身體水分流失而影響排汗能力,中暑的機率就會增加。另外,喝酒或服用部分藥物,也可能會影響身體的排汗效果,同樣需要多加注意中暑的風險。


  • 容易中暑的陷阱:看似涼爽的時間、地點,也要當心熱傷害!



    晚上也會中暑?



    廖偉呈藥師與日本睡眠學會醫師坪田聰都曾分析,如果白天炎熱時身體流失的水分就未能補足,再加上房屋在白天日曬時吸收的輻射熱,到了晚上也會持續想室內釋放,待在室內又沒有適當散熱、加上身體排熱機能低下的話,就有造成夜間中暑的可能性。

    打赤膊/睡地板消暑?溪邊玩水更容易中暑?



    天氣炎熱又想省電費的時候,很多人會想少穿一點或打赤膊,或是乾脆睡在地板上來消暑、防中暑。但賴睿昕中醫師與周宗翰醫師指出,在烈日下打赤膊不但容易曬傷,水分還更容易蒸發,反而導致中暑容易發生;而冰涼又堅硬的水泥地板會蓄積濕氣,趁著睡覺時侵入人體,讓人容易感冒,睡醒也常感覺腰酸背痛。

    另一方面,溪谷、海邊也都是夏天消暑遊玩的好去處,但朱柏齡醫師提醒,溪邊的石頭、乾燥地面都容易吸收大量熱能,讓周邊環境升溫,如果長時間待在岸上,反而有中暑的可能性;日本戶外旅遊網《Greenfield》也分享,在溪中玩水的清涼感,很容易讓人忘記要喝水補充水分,有時就會因此脫水、發生中暑,也是特別要防範中暑危險的地雷情形!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中暑症狀與解除:輕微中暑症狀會發燒頭痛?多久會好?

    • 抵抗類熱浪!5種消暑方法反而積熱中暑,血管受不了還容易中風



    中暑怎麼辦?中暑喝什麼吃什麼?中暑刮痧與預防方法資料來源:早安健康 https://www.edh.tw/article/19141

    中暑怎麼辦?中暑喝什麼吃什麼能改善?中暑可以刮痧嗎?容易中暑怎麼預防?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