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常見腸胃炎!「這5種細菌」最愛在高溫長大 快速引發腹痛、腹瀉
夏季因為高溫,腸胃炎的發病率往往會增加。這是因為炎熱的天氣容易讓食物變壞,進而影響腸胃功能。一旦腸胃被細菌感染,就會出現腹痛、腹瀉和食欲不振等症狀。
夏天特別容易感染急性腸胃炎。(示意圖 / 123RF)
鄭泓志醫師在其臉書專頁《你的腸胃科醫師 鄭泓志 內科 慢性病》整理了5個導致急性腸胃炎的常見細菌:
1. 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最佳生長溫度為37℃,主要存在於人類和動物的腸道內。食物或水源若受到糞便污染,甚至微量的接觸也可能引發疾病。除了食物外,游泳時也可能接觸到大腸桿菌。因此,應在上廁所後徹底洗手後再處理食材,並且避免生飲池水或溪水。
2. 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
最佳生長溫度為30℃,常附著於澱粉類食物如米飯中。仙人掌桿菌會產生神經毒素,導致腹瀉或嘔吐。這些細菌以孢子形式存在於生米中,若烹煮後立即食用一般沒問題,但若在常溫下放置過久,細菌會活化並產生毒素。建議用餐後及時將剩餘米飯放入冰箱保存,或避免隔餐食用,以確保健康。
3. 沙門氏菌(Salmonella)
是全球三大食物中毒原因之一。最佳生長溫度為35-37℃,通常因野生動物、蟑螂或老鼠接觸食品而造成污染,常見於肉類、乳品和豆製品等含蛋白質的食物。感染後可能會出現腹瀉、嘔吐和38~40℃的高燒。為了避免沙門氏菌,保持環境清潔並加熱處理食物是關鍵。
4.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在35-37℃的環境中生長最佳,需加熱80℃以上30分鐘才能殺死。常見於常溫下放置過久的肉類、蛋製品、乳製品、盒餐、生菜沙拉、美乃滋和糕點中。感染後會出現嘔吐、腹痛、腹瀉及輕微發燒。調理食物時,環境、容器、手部皆需保持清潔,定期打掃消毒是上策。
5. 腸炎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多見於溫暖沿海地區,最佳生長溫度為30~37℃。生鮮海產如魚、蝦和貝類容易受到污染,這些污染可能透過菜刀、砧板等器具傳播。腸炎弧菌在台灣的中毒率最高,常見症狀包括嘔吐、腹瀉、腹痛和發燒。處理生鮮食材時,應分開處理生熟食物的刀具和砧板,以防止交叉污染。
如果感染了急性腸胃炎,除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進行抗生素治療外,其他細菌感染可能不適合使用抗生素。醫師會開立緩解症狀的藥物,並建議補充電解質以防脫水。若每年夏天都經歷腸胃炎的症狀,應更加注意飲食習慣,並考慮進行腸胃鏡檢查,以確保腸胃道健康。
延伸閱讀
夏天最怕中暑!中醫師:頻繁出入冷氣房、流汗喝冰飲恐犯「陰暑」
超級崩潰!GG冒紅色水泡、瘙癢疼痛急求醫 醫驚:皮蛇爬上它
- 記者:每日健康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