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新利器:全台第一台高階磁振刀有4大優勢,更精準安全!

癌症治療又有新的武器了!一般人熟知腫瘤最清楚的影像檢查是核磁共振,而三軍總醫院已經引進全台第一台─磁振刀(核磁共振導引放射治療),結合核磁共振高清晰影像和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技術,此系統在每日放射治療中即時追蹤治療部位,有助於提高治療的精確性和安全性,增加療效、降低副作用。


癌症治療新利器:全台第一台高階磁振刀有4大優勢,更精準安全!

(圖片提供/三軍總醫院)

三軍總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黃文彥表示,磁振刀是放射治療的夢幻武器,大部分的腫瘤最清楚的影像檢查是核磁共振,但過去放射治療搭配的影像導引卻是以電腦斷層為主,最近三總引進核磁共振導引放射治療,能夠在放射治療當下精確顯示腫瘤與正常組織的界線、隨呼吸移動的範圍,能即時觀察到腫瘤,確定放射線精準照射到腫瘤,最大限度地保護周圍正常組織和器官。

1位50多歲的男性,健檢意外發現距直腸3公分有惡性腫瘤,大腸鏡及腹部電腦傳層檢查顯示已有部分阻塞且侵犯到骨盆腔淋巴結,確診為IIIB期的直腸腺癌。經三軍總醫院多專科團隊討論決定為其安排全程新輔助治療,包含5次的短療程骨盆腔放射治療,以及12週的化學治療。考量病患後續生活品質及保留肛門的強烈意願,三軍總醫院使用磁振刀,利用每日修正治療計劃以及即時監測治療標的技術,精準打擊直腸腫瘤且僅有輕微的副作用,病患當周即可恢復正常工作。在術前大腸鏡檢查發現腫瘤完全消除。

磁振刀有哪些優勢?

降低放射治療的範圍,減少副作用:

通常傳統治療時照射範圍會比腫瘤略大,避免因誤差而沒有照射到腫瘤,但這樣會增加體內正常組織被照射到的機會,因磁振刀因腫瘤影像更清楚、照射前每日重新放射治療計畫設計、照射中即時影像追蹤,所以可明顯減少照射範圍,降低正常組織的傷害,以直腸癌為例,每日核磁影像的校正有時甚至可以發現腫瘤的位移達到2公分,使用磁振刀治療就可以精確治療腫瘤,照射的範圍也無須加大到2公分,如此可降低副作用,提高治療成功率。

每日放射治療計劃調整:

常規的放射治療通常每天執行同一個治療計畫,因此無法顧及每天病患解剖構造的病生理變化。最理想的方式是依據每日腫瘤、正常組織器官的位置、形狀做調整,磁振刀的治療可依每日放射治療重新規劃,例如治療胰臟癌時,不僅腫瘤位置每日都會有一些差異,正常的腸道位置、形狀也都會變化,只有每日都重新放射治療規劃,才能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癌症治療新利器:全台第一台高階磁振刀有4大優勢,更精準安全!

(圖表提供/三軍總醫院)

提供功能性影像及個人化治療:

核磁共振的影像能擷取更多腫瘤資訊,除了傳統腫瘤位置及大小外,亦可獲取腫瘤活性和細胞組成,每天放射治療得到的影像參數可以拿來預測療效,做為治療調整的參考,讓每位病人的治療不再是一成不變的療程,而是可以調整,達到個人化抗癌治療。

安全的提升放射治療劑量、增加治癒率:

目前一般常規的放射治療常受限於副作用的考量,無法給予足夠的劑量,例如腹腔腫瘤因考量腸胃道副作用,通常放射治療劑量無法足量給予,以胰臟癌為例:傳統治療方式通常腫瘤控制率只有60%,就是擔心足量的劑量所引發的副作用,患者無法承受,所以降低劑量。因磁振刀精準治療的優勢,國外已有許多臨床試驗將治療劑量提升,在不增加副作用的前提下,能達到更高的治癒率。

三軍總醫院引進台灣第一台具有高磁場的核磁共振導引放射治療(磁振刀1.5T ),透過結合核磁共振成像和放射治療技術,提供更加精準和有效的治療,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和生活品質。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相信核磁共振導引放射治療將在未來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成為腫瘤治療的重要方式之一。



【延伸閱讀】



三叉神經痛要人命!李政憲醫師:必知5大成因,新型療法免開刀



季節轉換皮膚粗糙乾燥、敏感怎麼救?林哲暘醫師推5大食物,吃出水噹噹



肌少型肥胖症與代謝症候群有關!劉伯恩揭:肌少型肥胖症恐併發7大疾病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88/9425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