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災難存活率!衛福部推動「外科醫師醫療韌性訓練計畫」具備3大亮點
全球災害頻發,精進醫療量能已成國際顯學,各國對外科醫師的手術訓練日益重視。為提升大規模災難中的存活率與治癒率,衛福部積極推動「韌性國家醫療整備計畫」,並委託台灣外科醫學會等單位執行「外科醫師醫療韌性訓練計畫」。台灣外科醫學會今(8)日於亞東醫院舉行「精進外科系醫師醫療韌性訓練計畫」發布會,台灣外科醫學會蔡建松理事長表示,計畫集結超過百位國內外專家及臨床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共同開發教育訓練內容,並提供全新教具與教學影音,引入虛擬實境(VR)技術,為台灣醫療教育注入創新元素。
「外科醫師醫療韌性訓練計畫」啟動,預計培訓超過1萬名醫事人員
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表示,大規模災難或特殊事件發生時,醫療體系面臨的挑戰不僅來自災難直接造成的死傷,還包括後續的健康影響及可能引發的連鎖危機。因此,從初期的緊急救援到後續的醫療照護,都至關重要,不僅能減輕醫療資源負擔,更能提升存活率與康復機會。
台灣在災難救治領域備受國際關注,這不僅源於事件發生時的緊急應變與社會資源動員,更仰賴外科醫師團隊的專業治療與照護。因此,持續精進外科醫師的緊急外傷處置能力,才能使其在面對突發事件時,能迅速應對、協作無間。
衛生福利部劉越萍司長指出,為提升台灣醫療體系的應變能力,衛福部近年推動「韌性國家醫療整備計畫」,並委託台灣外科醫學會與台灣外傷醫學會執行,預計培訓超過一萬名醫事人員,強化大量傷患的緊急救援能力,進一步提升台灣整體醫療韌性。
亞東紀念醫院邱冠明院長(左一)、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中)、台灣外科醫學會蔡建松理事長(右一)一同宣告「外科醫師醫療韌性訓練計畫」正式啟動。(圖片提供/亞東醫院)
「外科醫師醫療韌性訓練計畫」 3大亮點,助建立完善醫療教學體系
台灣外科醫學會外傷委員會主任委員、亞東醫院外科部創傷科主任林恆甫表示,「外科醫師醫療韌性訓練計畫」自 2024 年下半年啟動,從訓練課程、教學影片與 VR 訓練模組3大方向出發,強化緊急外傷與災害傷患處置原則,提升外科醫師的緊急處置與手術技術,以更有效應對社會醫療需求。
實體課程:結合概念性論壇與實作訓練,台灣外科醫學會引進國外全新擬真教具,較傳統訓練課程更為細緻,有助於醫師們在實際操作時,產生更多投入感,並且能反覆熟悉操作技巧。
全新教學影片:以專業影像還原手術場景,以擬真操作為主,共規劃車禍、爆炸、地震等三大情境,每個情境下共5支影片,針對不同情境安排所需技術課程。未來將打造線上資料庫,提供醫師們遠距學習模式,能隨時隨地的強化記憶與技能。
虛擬實境VR訓練:藉由外科呼吸道處置、外傷性氣胸緊急處置、傷口填塞與止血帶應用等三大主題,以VR建置高度擬真的操作場景。透過虛擬環境,醫師可以在模擬的高壓災害情境中,進行精準的技術練習,如環甲膜切開術、胸腔外傷引流管置入等多項操作,透過沉浸式體驗,精確模擬手術360度的視角,有助於臨床應用能力。
林恆甫主任強調,籌備只是起點,台灣外科醫學會已著手建立師資清冊,邀請臨床經驗豐富的專家設計訓練課程,培養種子教師,打造完整的醫學教育體系。此外,計畫也將積極輔導各大醫院成立備援手術室團隊,推動進階外傷技術訓練,期許在多方協作下,當未來面臨特殊災難或重大傷亡事件時,能為國民提供穩定、強大的醫療支援環境。
【延伸閱讀】
年後體重狂飆!如何避免溜溜球效應?簡鈺樺營養師:負能量平衡輕鬆享瘦,小心4大地雷
大S流感併發肺炎逝,慢性病史陷風險!吳文誠中醫師:3類人早打疫苗,喝茶飲調養
你是壓力型肥胖嗎?揪出肥胖9大因子!劉伯恩醫師:健康減肥4大關鍵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586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 記者:華人健康網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