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患「8癌症」妻照護多年曾想不開⋯林靜芸揭1心態防「長照殺人」

隨著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許多人都在尚未準備好的情況下,多了一個新身份「照顧者」,包括如何慢性病照護、應對失智⋯等,因此不免會產生壓力、不安。《優活健康網》這摘整外名醫林靜芸所撰此文,分享長期照護的案例,建議照護者可以轉化壓力,過程中以幽默詮釋困難,使照護變成輕鬆有趣,也讓彼此更能享受「照護」。

照顧殺人悲歌不斷

根據聯合報2024年的報導,曾獲父親楷模表揚的男子無法安撫多重身心障礙的兒子入睡,以手機充電線勒死兒子,被判刑4年。報導指出父親照護兒子近20年,悉心撫養,也帶兒子四處就醫,參加社福團體課程,讓兒子學技藝和人際相處,自己也不斷學習如何改善親子關係。

由於承受長期照護的壓力,這位父親罹患憂鬱症。案發前適逢員工離職,父親需要獨力完成工作,加上兒子治療成效不彰等等多重壓力,才會犯案。

類似的長照殺人案件在社會版上層出不窮。照護者和被照護者間不論有多大恩情,如果壓力大到崩潰,傷害被照護者,仍須受法律制裁。台灣步入老年社會,每一個人不是被照護者,就是照護者,應該儘早擁有正面的心態。



照護者苦中尤其要作樂

與前面的案例對比,娜娜讓我非常佩服。50歲時丈夫中風,娜娜辭去工作,白天要照顧丈夫的生活,晚上要注意呼吸,只有凌晨4點到7點稍能閉眼休息。她花了2年時間丈夫病況才穩定,自己卻高血壓、失眠、憂鬱,想要自殺。

偏偏這時丈夫得了肺癌,娜娜只得咬牙照護。有一天丈夫進加護病房,娜娜接到病危通知,癱坐在等候室,許久之後才發現自己披頭散髮,一整天沒進食。她走入附近的夜市吃點心,順路進美容院洗頭。

應該是累了,娜娜睡著,醒來發現自己居然花3小時作了染髮、剪髮,還作了美甲,娜娜嚇壞了,用跑百米速度衝回醫院。護理站卻回答:病人現況穩定,明天才能探病。

那次的經驗讓她了解,專業的人能提供比她更優質的照護,過去她強忍苦楚,擺臭臉一人全包,對自己對丈夫都不好。之後的日子,雖然丈夫堅持不讓別人碰身體,指定娜娜服侍,娜娜還是請了居服員幫忙。



她也替自己安排生活,去社區大學上課,出門與老同事聚會,保持運動並大量閱讀。娜娜的嗜好是唱歌,她聲音帶有撒嬌的嗲音,唱江蕙《我欲甲你攬牢牢》或是蔡琴《最後一夜》,歌聲比原唱還精采。

娜娜謙虛地說,丈夫是她的歌唱老師,她不看譜能唱100首歌。娜娜丈夫沒有停止生病,共中風3次,得了8個癌症,但是被照顧得很好。娜娜72歲時丈夫過世,她前後當了22年的照護者。

我因為替娜娜割眼袋和她相識。她固定來作醫美,每回來門診都打扮得很漂亮,而且必定帶一則笑話來娛樂同仁,她的口頭禪是丈夫喜歡她漂亮,不想看她變老。我以為她是好命的夫人,今年她來門診告訴我,她的先生總算解脫了,我才了解娜娜是位資深照護者。

我問她「為何能活的那麼精彩呢?」娜娜說:「苦中更要作樂」。

娜娜的哲理「苦中作樂」值得獻給所有的照護者。想像以下的情境,照護者才替病人穿上紙褲,換好衣服,病人卻尿褲子了。此時照護者如果氣呼呼斥責,甚至打罵,結局是二人對罵或互毆,氣氛變糟。

相反的照護者如果笑嘻嘻的說:「你在玩遊戲嗎?你要穿帥一點是嗎?我們來換褲子,你要幫忙喔!」此時羞愧難當的病人可能就笑出來,坦然接受換褲子這件事。苦中作樂可以轉化壓力,找到美好,使我們能夠堅韌地面對生活。過程中,以幽默詮釋困難,使照護變成輕鬆有趣,也讓彼此更能享受「照護」。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