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卓越講座》前環保部長薛富盛深度解析氣候變遷與資源循環策略

高大《卓越講座》前環保部長薛富盛深度解析氣候變遷與資源循環策略
高大《卓越講座》前環境部部長薛富盛 談氣候變遷及資源循環政策永續物料管理概念建立循環型社會。〈圖/記者翻攝〉

〈焦點時報/記者蔡宗憲報導〉


國立高雄大學《卓越講座》今(4)日邀請前(首任)環境部部長、國立中興大學終身特聘教授薛富盛剖析全球因應氣候變遷作法趨勢,以及我國2023年公布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為推動「2050淨零排放」目標努力,並提醒師生應致力降低廢棄物產量與環境衝擊,以永續物料管理概念建立循環型社會。


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主持講座並致頒薛富盛感謝狀,表示校方發揮大學社會責任,並在2022年宣示響應政府「2050淨零排放」政策,即知即行依照「綠色大學」規劃努力執行;隔(2023)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並通過「ISO14064-1認證」,且持續進行各種管理政策,包括利用空間增加太陽能光電板設置、汰舊換新老舊耗電設備、廣植綠色碳匯及發展綠色交通。薛富盛以「我國氣候變遷及資源循環政策」為主題演講,表示由於大氣溫室氣體濃度持續上升、全球平均溫度增高,氣候變遷全面性的對世界各地造成影響,因此追求淨零碳排,已成世界各國共同努力的目標。我國2023年公布「氣候變遷因應法」,為全球第18個將「淨零排放」入法的國家,藉由逐步建構碳定價機制及多元經濟誘因,引領企業低碳永續發展。薛富盛指出,2022年數據顯示,台灣有71.6%的資源仰賴進口,因此應降低廢棄物產量與環境衝擊,以永續物料管理概念建立循環型社會。


我國資源循環施政主軸係規劃「綠色設計源頭管理」、「能資源循環利用」、「廢棄物量能平衡及管理」等三大循環策略,以串聯產業「暢通循環網絡」,發展「創新技術制度」為兩大驅動支柱,進而加速達成零廢棄及淨零排放願景。薛富盛強調,淨零永續是為了維持社會、產業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並同時減少對大氣的溫室氣體排放,以達到碳平衡或淨零排放的一種環境目標;實現淨零永續需要多個領域,包括能源、交通、工業、建築、農業等的參與。淨零永續是一個全球性的目標,需要各方包括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的共同投入和努力;最終將涉及到整體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的轉變,以確保未來世代有個可持續的地球環境。


薛富盛為美國康乃爾大學 (Cornell University)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博士,曾任國立中興大學校長、臺灣國立大學系統總校長及我國第一任環境部部長,目前為國立中興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終身特聘教授。



高大《卓越講座》前環保部長薛富盛深度解析氣候變遷與資源循環策略


#高大卓越講座、高雄大學、氣候變遷、資源循環政策、2050淨零排放、循環型社會



最新社會新聞
人氣社會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