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處暑好燥! 中醫教躲「秋乏、鼻過敏、皮膚乾癢」三大症


今天處暑好燥! 中醫教躲「秋乏、鼻過敏、皮膚乾癢」三大症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節氣今(22)日正式進入「處暑」,已經是屬於秋天的第二個節氣了,不過,中醫師周宗翰提醒,處暑反映了天氣變化,白日的高溫依舊,夜熱早涼,溼氣下降,燥氣漸生,也因此身體會進入一種週期性調整的階段,不但容易出現俗稱「秋乏」的倦怠、疲累感,也容易有鼻過敏、氣喘、皮膚乾燥、搔癢等症狀出現。辛辣、油炸、燒烤是絕對禁忌。


「處暑」是一年中的第14個節氣,象徵著夏日暑溼漸退、緩步入秋的動態意涵,也表示夏季的熱已走到了盡頭,但在台灣,還是有「處暑熱死老鼠」的俗諺,代表天氣仍然十分炎熱。


周宗翰表示,從中醫的角度而言,這個節氣的病性以「燥」為主,且隨著燥氣日漸明顯、日夜溫差漸大,平時有鼻過敏、氣喘的患者,要小心呼吸道的相關症狀;較為年長血虛、陰虛體質的患者,也容易有皮膚乾燥、搔癢的症狀出現。


在節氣與經絡的對應上,中醫認為,此時人體的氣會走到腎經的「四滿穴」,平素腸胃有溼氣,愛吃冰、牛奶、麩質製品的患者也容易出現腸胃受寒腹瀉、絞痛、下肢水腫的症狀。


周宗翰說,鼻過敏、氣喘患者在處暑時常會症狀較嚴重,這是因為季節交替溫度變化大時,很容易對鼻腔組織與呼吸道產生刺激,而處暑特別的是除了溫度的變化,氣候的溼度上也有變化,有一個明確由溼轉燥的過程,所以通常因為節氣而讓相關症狀加重的患者,都會有一個寸脈濡軟轉細數緊的表現,用藥上除了一般過敏的用藥以外,宜酌加少量的桑葉、杏仁,輕宣上焦的燥氣。


周宗翰進一步指出,處暑的節氣對於皮膚一向有症狀的患者也是一大挑戰,一般而言,這個節氣對於平常陰虛、血虛體質的患者影響最大,尤其是稍微年長的患者,由於肝脾腎的氣血漸少,無法濡養皮膚,表皮皮脂腺的分泌也減少,而容易出現乾性蕁麻疹、皮膚嚴重乾癢暗沈等症狀,必須用藥調理。辛辣、油炸、燒烤對於有類似困擾的患者是絕對禁忌。


周宗翰表示,黃耆是在季節交替時中醫師很常使用到的藥物,除了能夠提升免疫力以外,也能有效的緩解秋乏症裝,搭配具有寧心安神、滋陰作用的百合,能夠有效補充夏季過度流失的汗液。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2歲童掀翻熱湯「胸口大面積燙傷」 媽媽抱進高壓氧艙促長新皮


熟男「血糖忽高忽低」快暈倒 醫師一問傻眼!竟是每日運動太拚命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