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突感天旋地轉 嘉榮醫提醒這種頭暈快就醫

【記者 劉芳妃/嘉義市 報導】30歲張小姐某天睡到半夜突然覺得頭暈,起初以為太疲勞所致並沒有特別在意,但早上起床時,感到劇烈的天旋地轉,持續約30-40秒才稍微緩解,但只要一改變姿勢,暈眩感會立刻再次襲來,甚至伴隨噁心、想吐的症狀;張小姐緊急聯絡友人陪同至臺中榮總嘉義分院急診就醫,經醫師評估後,確診為「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症」(俗稱耳石脫落症),隨即會診耳鼻喉科醫師,在進行耳石復位術後,症狀漸有緩解返家休養。
嘉榮耳鼻喉科主任邱于容表示,「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症」(俗稱耳石脫落症)是導致突發性眩暈的常見原因之一。內耳的前庭系統負責維持平衡,當內耳的耳石脫落掉到半規管內,耳石會隨著頭部姿勢的改變在半規管內飄流,進而影響到原本的平衡系統而誘發眩暈。這種眩暈通常發生在改變姿勢時,例如從坐姿躺下、從床上起身或側躺翻身轉頭時,突然天旋地轉甚至噁心、想吐,讓人無法站穩。
邱主任說,耳石脫落的確切原因不明,可能跟頭部外傷、老化有關,或是曾患有前庭神經炎、中耳炎等耳部疾病患者。邱主任指出,依據研究顯示,耳石脫落症的盛行率約為2.4%,雖然50歲以上中高齡者較為常見,但其實在各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且女性的比男性的發生率多出1倍。而耳石脫落症是一種自癒性疾病,脫落的耳石也有可能在幾個月後逐漸被人體吸收,但耳石脫落帶來的強烈暈眩感,會讓人感到非常不舒服,臨床上會以「耳石復位術」治療,以特定的頭部擺位動作,幫助脫落的耳石回到原本位置,整個過程大約10分鐘,有些人在復位過程中暈眩感會更強烈,但這只是暫時的,不必過度驚慌,約9成患者在執行復位術後搭配藥物及適當的保健,可在2至3週逐漸改善;若成功復位,治癒率可達8成,若患者因某些疾病例如頸椎或腰椎疾患等不適合施作復位術,也無須過度擔心,
邱于容主任指出,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耳石脫位1年內復發率約15%,為減少復發,治療後半個月內應避免頻繁低頭、抬頭或劇烈轉頭,睡覺時可墊高枕頭並朝健康側側躺。女性、患有骨質疏鬆及反覆復發耳石脫落症的患者,建議適量補充維生素D與鈣質,也有助改善症狀。若出現「一變換姿勢就頭暈」,應及早就醫,避免自行嘗試復位,以免加重不適;透過正確治療,大多數患者都能擺脫暈眩困擾,恢復正常生活。
圖說:臺中榮總嘉義分院鼻喉科主任邱于容提醒民眾,睡醒如感到劇烈的天旋地轉,應隨即就醫,有可能是耳石脫落症所引發,透過正確治療,大多數患者都能恢復正常生活。(照片:記者劉芳妃翻攝)
- 記者:劉 芳妃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