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歲男跑馬拉松心臟驟停 「6大搶救措施」讓他奇蹟重返賽場

[周刊王CTWANT] 43歲的宋先生1年多前參加台北馬拉松,當天他身體不舒服,有些感冒症狀,跑到一半感覺「喉嚨緊緊的」,吞了兩顆止痛藥就繼續再衝,沒想到一加速人就倒在景福門附近,當場失去呼吸與心跳,現場醫護人員緊急搶救後送往台大醫院,最後奇蹟般地康復出院,並在一年後再度站上台北馬拉松的賽道,完成整場比賽,展現驚人的生命韌性。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護理長朱育臻表示,宋先生原本較為肥胖,減重後就維持運動習慣,不僅跑了10多場馬拉松,也參加鐵人三項,1年多前參賽卻突發心肌梗塞,整整在醫院治療了2周。
朱育臻說,宋先生事後手術置放了兩根支架,本來一出院就想繼續參加鐵人三項,讓妻子非常擔心害怕,還好在醫護人員勸說之下好好休養,歷經一年的復原,在哪裡倒下在哪裡站起來,今年重新挑戰台北馬拉松,回歸喜愛的運動生活。
宋先生的重生故事,是台大醫院「復甦科學中心」全方位照護成效的最佳見證。該中心於2023年成立,是台灣首個以心跳停止急救、照護與康復為核心的醫療單位。
台大醫院復甦科學中心主任蔡旼珊表示,復甦科學中心致力於整合「生命之鏈」六大關鍵環節:及早識別、啟動緊急醫療服務、高品質CPR、去顫電擊、復甦後重症照護及神經康復,提供從急救現場到完全康復的完整照護流程。
蔡旼珊說,突發性心跳停止是全球常見的重大急症,每年奪走數百萬人的性命。即便成功急救,病人仍可能面對「心跳停止後症候群」,包括腦部傷害、心臟功能異常與多重器官衰竭。台大復甦科學中心則透過高品質的復甦後照護、溫控治療(保持體溫32℃至36℃)、早期冠狀動脈介入與個人化康復計畫,有效提升病人存活率與神經功能恢復。
蔡旼珊指出,根據台大復甦科學中心統計資料,復甦成功率達67%,其中36%可存活出院,近24%的病人神經功能恢復良好,成績與國際同步。台大復甦科學中心強調,中心還積極推動跨領域創新與AI技術,與各領域專家攜手提升心跳停止病人的救治與康復機會以及進行跨領域合作,透過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目前已成功開發出影像智慧判讀與預後預測模型。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