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排便時段!日權威黃金8小時減肥法:41歲記者試1個月瘦3kg清宿便

總是便祕上不出來、減肥效果又不好?日本醫師提出,可以將一整天的時間分成3等分,好好留意「排便的黃金時段」,簡單的小秘訣可以幫助改善便秘、加強瘦身效果,有日本記者實測,短短一個月就瘦下3.5kg,肚子上「游泳圈」縮小,感覺身體不再有宿便、天天都好輕盈!

日記者親測減肥飲食法!一個月瘦3.5kg、肚子「游泳圈」小一號



日本「酵素營養學權威」鶴見隆史提出,「早上4點到中午12點」的上午時段應該盡量不進食,集中在「中午12點到晚上8點」吃東西,這樣能夠幫助身體的排泄、也能帶來瘦身功效。

所以簡單來說就像執行大家熟知的168斷食,只不過有指定進食時間,需要跳過早餐、也可以說是把第一餐延到午餐時段才吃。一位41歲的日本記者實際體驗,在沒有採取激烈瘦身手段之下,短短2週就感覺肚子脂肪消了一圈、瘦了2公斤,持續一個月後總減掉3.5公斤,而且不花錢、不用買任何減肥相關的器材,非常驚喜!

上不出來、瘦不下來...這時間別吃太多!日本醫學權威:重要的3個「8小時」



為什麼早上不進食可以帶來這樣的變化?其實,鶴見隆史基於美國健康理論「自然衛生(Natural Hygiene)」,將一天24小時分成三個時段,而酵素營養學也同樣有這個生理時鐘的理論,具體包括:

  • 早上4點到正午12點:排泄時間

    鶴見隆史認為,一大清早腸胃還沒有完全清醒,這時候如果吃了火腿蛋吐司這種豐盛早餐,等於把大量正在休息的酵素叫起來開工、消化食物,很容易消化不良。

    而且上午是人體排汗、排尿、排便的重要時段,排出毒素與老舊廢物。這段時間斷食越久,促進腸胃蠕動的荷爾蒙分泌越活躍,有助排便、改善便秘,所以他建議這個時段不進食、只補充水分,維持人體節律,也能避免血糖驟升驟降導致一早就沒精神、還很容易肚子餓。


  • 正午12點到晚上8點:營養補給與消化

    這段時間正好囊括了午餐與晚餐時段,鶴見隆史認為這是補充營養與消化的最佳時間,可以好好進食。從攝取到消化完成大概需要半天,若一天吃3餐,等於上一餐的食物還未完全消化,又不斷攝取過多營養,久而久之更容易肥胖和便祕。


  • 晚上8點到早上4點:吸收與代謝

    這個時間通常是吃完晚餐、一直到進入睡眠,所以也不進食。這是身體吸收營養與代謝的重要時段,讓身體可以好好吸收食物養分,修復較弱的身體部位,並為隔天的排泄做好準備。


  • 根據日本記者實測的過程紀錄,在嘗試的前兩天因為家人在旁吃早餐,忍不住肚子咕嚕咕嚕叫、有強烈的空腹感,不過到了第三天之後,身體似乎慢慢習慣,從第四天起發現身體變清爽、沒有多餘宿便堆積的感覺,早上頭腦也不會再昏昏沉沉,可以精神煥發地展開工作,一個月下來瘦了不少!




    你適合不吃早餐嗎?醫師建議這樣評估



    當然,由於每個人的工作型態,身體狀況都不同,選擇早餐時段斷食,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例如中醫師褚柏菁過去接受《早安健康》專訪時就曾分析,同樣都是168斷食,但有些人適合不吃早餐、有些人適合不吃晚餐,或許可以參考以下原則,看看比較適合自己的斷食時間是哪一種!

    【適合「不吃早餐」的168斷食】


    • 上班族、晚睡晚起、夜班工作

    • 有「胃熱」症狀,例如食慾不佳、腸胃脹氣、易餓常吃不飽、身體發熱

    • 排尿色黃、口乾舌燥、口臭

    • 胰島素阻抗較嚴重



    早上起床後不一定會感到餓,像上班族若經常來不及吃早餐,就沒有必要非吃不可。脾胃狀況不好的人, 不吃早餐還以讓脾胃有時間好好「冷卻」、休息一下。

    【適合「不吃晚餐」的168斷食】


    • 早班工作者、早睡早起者、有宗教信仰

    • 工作重視體力、沒吃早餐白天會感到無力或精神不好的人

    • 有早餐飯後服藥的需求

    • 體質偏向「胃虛」、「胃寒」、「身體濕氣重」,例如容易水腫、眼皮浮腫、眼袋大



    一般建議睡前三小時內不進食,因此平常較早入睡的話,就可以考慮不吃晚餐。另外則是虛寒體質往往體力比較差,需要在一天開始時補充營養與熱量,就不建議跳過早餐,反而可以選擇跳過晚餐。濕氣較重的人,儘量排開腎經活躍期,讓腎系統能有餘裕加強水分代謝。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香港首富李嘉誠96歲頭腦靈活精神好!養生5心法好簡單,這食物防腦退化

    • 70歲男星超狂運動菜單練出人魚線!初學先練3招燃脂凍齡、肌力回春不臥床

    資料來源:早安健康 https://www.edh.tw/article/36441

    把握排便時段!日權威黃金8小時減肥法:41歲記者試1個月瘦3kg清宿便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