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幻覺、個性改變! 評估「思覺失調症」風險1表檢測

有幻覺、個性改變! 評估「思覺失調症」風險1表檢測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在台灣,思覺失調症的社區盛行率約在0.27%至0.3%,患者容易有幻覺、妄想、憂鬱焦慮、個性改變、社交疏離、無法集中注意力等症狀!為了幫助患者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提高預後改善狀況,有專家設計「思覺功能障礙自我檢測表」,提供給有需要的民眾進行檢測。


思覺失調症初期症狀多元 民眾難以自我警覺


思覺失調症是種合併精神病症狀,及認知功能退化的慢性精神疾病,好發於年輕族群,有些病人可能表現出焦慮憂鬱、社交退縮、個性改變等多樣化的症狀,令人不易警覺到和精神病的關聯性。


台北市立聯合醫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黃卓尹表示,思覺失調症在發病初期或即將發病時的臨床表現很多元,包括出現較輕微的精神病症狀、或持續未達7日的短期精神病發作,或具有一等親家族精神病史且同時出現長時間的社交退縮或認知功能減退者,都可歸類為精神病的潛在高風險族群。


有研究顯示,早期介入的治療模式對於改善患者預後極有幫助;不但精神病症狀緩解率較高,認知功能及整體功能表現更佳、也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台灣精神醫學會日前公布《發展我國精神醫療早期介入及長效針劑臨床指引》,及台大醫院教授胡海國、副教授劉震鐘副團隊發展的自我篩檢問卷「思覺功能障礙自我檢測表」,提供有需要的民眾做初步的自我檢測。


為讓病友及早治療 北市聯醫推展早期介入計畫


為增加大眾對精神病的認知,鼓勵有疑似症狀時及早就醫,及提升就醫可近性,自民國108年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在台北市政府的支持下,創建台灣第1個針對早期精神病的臨床服務團隊,執行「身心失調發病早期介入計畫」。服務對象是針對12至65歲間初次發作精神病或處於發病高風險期的族群,且該計畫與台北市20家精神科診所合作,共同組成社區照護網絡,執行至今已服務約3百位患者和家庭,並獲得國家品質標章肯定。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指出,透過此計畫,患者可就近選擇就醫管道,並取得完整的治療資源;有專業個案管理師會關心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症狀變化、生活適應情形等,並銜接合適的資源,如心理治療、就業輔導、居家治療……等,使其病情持續穩定。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也提到,該計畫開始與教育體系合作,走入校園,欲提升校園對於精神病之認識,讓一線的老師和學輔單位能夠及早辨識身心失調之學生並協助就診;同時,於民國113年起,院內結合衛福部「嚴重情緒行為身心障礙者精神醫療就醫障礙改善計畫」之資源,與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家合作,透過外展的模式協助就醫困難者進行治療。


黃卓尹強調,呈現精神病高風險症狀的人,並非一定會發展成精神病,只要即早尋求專業評估與診斷,接受積極治療,將有助於改善身心失調的情況。另外,也提醒民眾自我檢測問卷結果不能取代醫師診斷,有困擾或擔心的人宜與醫師當面討論,進行專業評估。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熱死人!麥加朝聖550人熱死 極端酷熱天氣必學自救法
▸美顏針從韓國紅回台灣再西進 沈瑞斌:朝向國際化發展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