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食品不代表最好 看清楚「紅綠燈」再下手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最近好多超商都有進口食品專區,網路上也有國外零食特賣,看起來都好好吃!可是,這些食品安全嗎?」、「國外正在回收一款乾酪,臺灣到底有沒有進口?」這些食品安全的疑惑,造成民眾在選購上人心惶惶。



針對進口食品 一貫政策管理



食藥署對於進口食品,秉持一貫政策管理,採輸入前源頭管理、輸入時邊境查驗及輸入後的後市場稽查共三道柵欄式控管,並參考過往查驗紀錄、考量產品特性及蒐集國內外資訊,持續進行滾動式檢討、調整查驗方式及項目。



進口食品一旦經邊境查驗不符合,就須依規定辦理退運或銷毀。此外,食藥署每星期二會公布相關資訊,同時提高邊境產品的抽驗率,強化邊境食品安全管控強度,讓大家能安心選購。



紅黃綠三個燈 代表警訊程度



對於國際間的食品回收資訊,食藥署也設有專責人員,每日監控及查詢國際間各國食品回收警訊。經過詳細比對各項資訊後,依據查詢結果發布「消費紅綠燈」至食藥署網站食品藥物消費者專區,提供消費者及食品業者參考,其認定機制、處置及建議分級。



食藥署將持續透過輸入前、輸入時及輸入後等多重嚴密把關,確保進口食品安全、維護國人健康,讓消費者安心選購。



紅燈



產品在國內流通且對人體有立即或重大危害。



黃燈



產品在國內流通,對人體無立即性為愛或有危害疑慮。



綠燈



產品未進入我國市場,或危害人體健康的可能性極微。


【延伸閱讀】

食品陸續驗出蘇丹紅 醫教你如何避免身體危害

上億食品包裝充斥PFAS! 環團示警:恐致癌、增猝死機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184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