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復健也3C! 把握運動黃金期與關鍵三要件!

帕金森氏症是唯一可以長期用藥控制(20至30年)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但有效的運動才是延緩疾病之關鍵!帕友們不只要把握在病程初期(一至二期)的黃金運動期,更要具備三要件:強度要足、時間要夠、運動項目要全面!



三要件:中高強度以上 超過30分鐘 有氧無氧全面性



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系助理教授劉昕璇指出,運動要兼具適量與適合的強度才會有效,單單走路是不夠的。運動強度則設定在至少中度至中高強度,並進行30分鐘以上(視體能狀況可分次完成),如運動時自覺有一點喘和吃力的程度即可,或是達到最大心跳之60-75%(最大心跳=220-年齡)。運動項目需全面性,並以漸進式的方式開始訓練。劉教授提醒,隨著疾病進展可能出現症狀的變化,帕友們仍應適時地尋求醫療專業介入及協助訓練,也避免跌倒發生。



三期患者逐漸惡化 求助專業醫療團隊 跨越運動困難



對於第三期患者,平衡能力和姿勢控制狀況會逐漸惡化,且患者較難在家中自行訓練,此時期會更加需要專業物理治療師的協助,訓練重點則放在姿勢控制、軀幹動作的練習和平衡訓練,以改善步態並防止跌倒。劉教授提到,關節疼痛也是臨床上常見的問題,以腰椎、髖關節、膝蓋和腳踝的疼痛最為常見,這往往也使患者不願意運動。此時期的運動可能困難重重,應透過專業醫療團隊為患者制定合適的治療計畫和處方,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中後期患者因凍步影響認知 訓練著重視覺空間訓練



患者在疾病中後期常會遇到啟動困難或凍步的問題,這恐增加跌倒的風險。有凍步的患者在整體認知、執行功能、注意力、語言、記憶和視覺空間等能力均比無凍步患者差,因此,訓練時可強調視覺空間的跨步訓練。



體感遊戲與互動科技趣味多 提高帕友訓練效果與參與度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體感遊戲已被證實對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動作改善有顯著效果,互動式體感遊戲也能提升患者對運動的參與度。此外,互動科技還包括高階的智能復健機器人,這些設備能針對步行能力、手臂及手部功能,提供精準、高強度且高重複性的訓練。劉教授指出,通過這些訓練,設備能產生大量的感覺回饋,促進神經可塑性,為更多患者提供復健治療的機會。


【延伸閱讀】

帕金森氏症的運動指南:如何運用動中覺察提升運動效果

帕金森氏症發病20年 一再跌倒竟是「比薩斜塔現象」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209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