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喝酒保暖是誤區?醫曝:嚴重恐因失溫致死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每當寒冷的冬季來臨時,許多人認為透過飲酒能夠讓體溫上升,進而達到保暖身體的效果,該想法甚至成為了一種「常識」。然而,這個看似合乎邏輯的行為實際上並不能達到保暖的效果,反而可能增加失溫的風險。



飲酒加速體熱散失 無法禦寒反致失溫



針對酒精對人體的影響,醫師葉宗儒曾在其個人社群「一葉草的白袍手札 - 帶你貼近醫學」分析了為何冬天喝酒會讓人產生暖意的錯覺。他指出,當我們將黃湯喝下肚後,酒精進入體內會刺激血管擴張,增加血液流向皮膚表面,使血液從身體的核心部位流向四肢,讓手腳等原本冰冷的末梢部位感到溫暖。然而,這也代表更多熱量從體表散發出去,導致身體核心的溫度降低,加速體熱喪失。此現象解釋了為什麼喝酒後會感到臉頰和皮膚變紅發熱,但此熱感表現其實只是暫時的保暖假象。



醫師葉宗儒也以俄羅斯人為例,許多人認為喝伏特加可以抵禦寒冷,但事實並非如此。冬季的俄羅斯經常傳出有人因為在寒冷中飲酒而失溫死亡的新聞,這些案例證明了飲酒無法保暖的危險性。長時間暴露在寒冷環境中飲酒不但不能保暖,反而大大增加了失溫的風險,因為酒精會讓人感覺不到寒冷的威脅,導致防寒措施不足,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



酒精干擾溫度調節機制 吃足穿暖才為正確方法



飲酒除了會造成擴張血管外,醫師葉宗儒還強調另一個導致失溫致死的風險因子,就是酒精會影響下視丘的溫度調節機制。下視丘是人體的溫度調節中樞,它能夠根據外界環境調節體內溫度,以保持恆定的體溫。當飲酒過量時,酒精會干擾下視丘的正常功能,使得身體無法有效地調節溫度,進一步增加了失溫的風險。



因此,冬季飲酒不能保暖這一事實提醒我們在寒冷的季節裡應該更加注意科學保暖的方法。透過穿著多層的保暖衣物、保持身體乾燥、攝入足夠的熱量等,才是在寒冷冬季最佳方式的保暖措施,避免再有「喝酒暖身」的錯誤觀念。特別是在戶外活動或是參加冬季慶祝活動時,更應該控制飲酒量,以免因為失溫而發生猝死意外。



綜上所述,酒精不僅無法提供持久的溫暖,還可能破壞身體的溫度調節機制,增加人體失溫的風險。唯有正確的保暖方式和理性的飲酒習慣,才是寒冬裡最安全的選擇。


【延伸閱讀】

天冷上山頭暈、嘔吐 母子雙人失溫險喪命

聚餐喝酒放鬆心情 醫師提醒飲酒務必遵守「這些」建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233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