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出包沒什麼,慘的是沒人救援!4招提高「受援力」:常說這句話

公司總經理林宜璟於《等人提拔,不如自己拿梯子往上爬》一書中,整理分析長期研究而得的訣竅,幫助企業人晉級,掌握角色、溝通、領導這三個眉角運作之道,增強「過關斬將,直搗黃龍」的能力,幫助讀者取得在企業中工作的要領,成功走出自己的企業人生。以下為原書摘文:

看起來很弱其實很強的能力

這是「力」們橫行的時代。企管大師叫你要有執行力、變革力。爸媽教小孩要有生存力、適應力。老闆希望你有即戰力、還有救援力。這些力都非常好,但是本文要談的是最常被忽略卻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叫做「受援力」,也就是接受救援的能力。

這個觀念是從前一陣子被討論很多的一本書,日本作家織田孝典的《下流老人》所得到的啟發。我們先說什麼是下流老人。按書中作者的說法,所謂的下流老人就是:過著,以及有可能過著,相當於「生活保護」基準之生活的高齡者。生活保護是日本社會福利制度的一個名詞。有興趣的話,細節請各位自己Google。總而言之,差不多就是台灣的低收入戶的意思。

但一樣是下流老人,境遇還是有高低之分。換個講法,就是沒有最下流,只有更下流。作者發現下流中的下流的族群,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缺乏受援力。也就是,即使人家想幫你也無從幫起。這些人的共同點是:緊閉內心,自暴自棄,負面思考。像這樣無從幫起的人,際遇當然是慘不忍睹了。

受援力高的老人,有些甚至被作者稱之為「幸福的下流老人」。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但下流還能幸福,這的確讓我意外。作者對受援力的定義是:接受支援的一方,妥善運用支援者的力量,藉以重新打造原有生活的能力。



高受援力的特徵

接著作者整理出幾個高受援力老人的特徵:

  • 樂於交談
  • 願意自己積極的解決問題
  • 抱著輕鬆的心情接受輔導,讓幫助者可以在問題複雜化之前給予協助
  • 正面思考
  • 了解自己的問題
  • 對援助的方法和制度有某種程度的認識

我們再把視角切換到企業。大家都知道,在公司出包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出了包,需要支援的時候,萬人按讚,無人到場,一切只能自己吞自己扛。那些受援力不佳的人,一旦出事,就只能不停的向下沉淪了。



如何強化受援力?

那要如何才能夠強化我們的受援力呢?從我自己的經驗,參照織田孝典對高受援力老人的觀察,我整理出以下幾個觀點,也許可以參考。

  • 握手、舉手、拍手:受援力高的人平常就願意多認識人,遇到問題的時候會主動提出來,當別人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之後,願意誠懇的感謝,並且讚賞對方的能力。以上符合高受援力下流老人「樂於交談」「願意自己積極解決問題」「抱著輕鬆的心情接受輔導,讓幫助者可以在問題複雜化之前給予協助」的特質。
  • 用「Yes, And」取代「No, But」:你的身邊也許也有這樣的人。對這些人而言,人生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在別人的意見裡找到缺點,在別人的表現裡找到不完美。不管別人提議什麼,他們的反應總是「沒辦法啦!我也不是不願意,但是⋯⋯」,這就是所謂的「No,But」心態。相反的,高受援力的人,對於別人的提案,總是先說「是的」,然後再以這個方案為基礎,加上自己的看法,讓方案逐步成為更符合他自己的解方。這就是所謂的「Yes,And」心態。以上符合高受援力下流老人,「正面思考」的特質。
  • 放下靠自己練功升級才是真英雄的自尊:受援力高的人知道,把事情做好,比是不是由自己完成的重要得多。用遊戲的術語來說,就是可以開外掛的時候,就不要自己練,除非你是為了提升人生的境界。高受援力的人,隨時檢視周遭可用的資源,並嘗試整合資源的機會。絕對不會有所謂的「非我所創」症候群
  • 黑箱沒關係,介面清楚就好:受援力高的人能夠接受不完整的解決方案,對人對事也不要求完全的清楚明白。但他們會搞清楚別人希望怎麼合作,也把自己希望如何「被合作」講得非常清楚。人類經濟發展到現在,其實很多複雜的能力或技術,如果真的要每一個都去深究弄到明白,幾輩子的時間都不夠。所以模組化成為人類協作的重要機制。

模組化的重點就是,我雖然不知道模組裡面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但是只要我知道什麼樣的投入會有什麼樣的產出,而且這樣的投入產出關係是穩定可靠的,就是一個可被信賴的好模組。
受援力高的人,就是一個好模組。

以上第3點和第4點,符合高受援力下流老人,「了解自己的問題」「對援助的方法和制度有某種程度的認識」的特質。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這潮來潮往的變局中,你準備好接受援助的能力了嗎?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