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家中的物品,幸福感就會增加!極簡主義者教你「7步驟」丟東西

現在流行「極簡主義」,雖然會希望減少身邊的物品,但內心還是覺得自己丟不下手。極簡主義者澀谷直人於《從加法開始的極簡生活》一書中,集結了作者自身投入「放手生活」至今所累積的點滴,不論是在人生職涯、金錢管理、科技智能運用、居住空間等各方面,皆以親身實際經驗,指引讀者放追求簡單富足的人生。以下為原書摘文:

減少東西,幸福就會增加的理由

極簡主義就是刻意減少所有物的生存方式,但有些人會對極簡主義這個聽起來很時尚的名稱心存懷疑,有些人則是會覺得,真有必要減少東西嗎?

若問減少東西能創造什麼幸福,「旅行的輕便性」當是其中之一。旅行的時候,每個人都是帶著一只行李箱出門,在整理得乾乾淨淨的旅館休息。在旅行的前一天,會想著該穿什麼衣服觀光,又該怎麼搭配衣服。由於能帶出門的衣服有限,所以自然而然會選擇「最喜歡的服裝搭配」。

化妝品或是常備藥品的部分也只會帶「絕對需要的種類」,而那些「不帶也無所謂」的東西就會放在家裡,而且就真的忘記帶,也可以在當地補買應急,總之會盡可能朝正面的方向思考。如果是開車也到不了的地點,就會在當地租車,所以也沒有移動上的問題。

到了目的地之後,可以邊放空,邊休息,也能帶著好奇心在當地散散步,或是做一些休閒活動,完全不用擔心家事或是工作。外出時,可將行李托給飯店或是放在投幣式寄物櫃。旅行的時候,可以穿上出發之前配好的穿著,早上就不需要為了穿搭傷腦筋,這種輕便性、舒適性正是極簡主義者口中的「極簡即幸福」,也是一年365天都維持的感覺。



江戶時代的知名俳諧師與浮世草子作者的井原西鶴也曾寫道「懂得旅行的人懂得輕車簡行」。踏上旅途之後,一身的簡便正是行動力的根源,「只帶必要的行李上路」才算懂得旅行。增加行李本身不是一件難事,所以減少行李才是聰明的選擇。

不需要另外雇用「行李員」或「清潔人員」。旅行的幸福也能在日常生活之中塑造。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大部分的人在聽到「減少」「減持」「精簡」這類字眼的時候,會立刻聯想到減法,所以覺得這些字眼與幸福無關,但其實減少東西也是獲得幸福的手段之一。

剛剛透過「旅行」這件事比擬了極簡主義者的幸福,但接下來想從科學的角度進一步探討極簡主義者的幸福。我們這些極簡主義者之所以覺得東西越少越幸福,是因為「可從『選擇的矛盾』解脫」。「選擇的矛盾」是指「選項越多,越容易感到不幸」的心理狀態。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巴里施瓦茨的說法,選項過多的缺點有3個。

  • 湧生無力感。
  • 滿足感下降
  • 過度期待。

讓我們透過例子進一步說明。假設我們在某家超市根據「選項越豐富,越能提升業績」的假設,比較了「24種果醬的賣場」與「6種果醬的賣場」的業績。結果發現,選項較少的賣場,也就是「果醬只有6種的賣場」,業績是果醬多達24種的賣場的10,而這個結果與先前的假設完全相反。這個現象稱為「果醬的定律」,證明了選項太多會導致消費者因為「選擇障礙」而「放棄選擇與購買」。

令人眼花繚亂的選項會讓消費者產生「既然有這麼多選擇,所以一定能選到超美味的果醬」這種期待,但是當眼前有這麼多果醬可以選擇,消費者絕對不可能全部試吃一遍,所以當心中的期待過度膨脹,那麼就算選到美味的果醬,也不會因此而滿足。

換言之,許多人都覺得「選項越多越好」,但就科學的角度來看,「選擇越精簡反而越好」。這就是極簡主義者異口同聲地主張「減少東西,人生變得更加豐富」的理由。這不單單是減少支出、節省時間或是降低所有物成本的問題,而是當我們從選擇的矛盾解脫,思緒也將變得更加清晰。那麼到底該減少多少東西,才能從選擇的矛盾解脫呢?



極簡主義者的「減物步驟」

這一章要介紹具體的「減物方法」。所以請大家先看看下列的步驟:

  • 在星期六、日或是連續假期安排一段完整的時間。比起「零碎的時間」,「短暫而完整的時間」更加重要。
  • 先整理一塊「什麼都沒放的地板」,大約是30%左右的面積即可。
  • 先想像理想的生活,再決定「要保留的東西」,然後把「不需要保留的東西」全部丟掉。
  • 從「擁有成本較高的東西」開始丟,留下「不能沒有的東西」。
  • 不轉買也不讓渡,直接「當成垃圾丟掉」。
  • 思考為什麼可以丟掉這些東西。
  • 沒辦法丟東西的人可試著「精減東西」。

接下來要依照上述的順序說明。此外,下列是為了捨不得丟東西的人整理的「技巧」與「心態矯正術」。

  • 比當成大型垃圾丟掉還快的Mercari、Jimoty理論
  • 不想增加東西的話,就買台掃地機器人理論
  • 就算曾經丟掉,真正需要的東西總有一天會回身邊的心態。

在閱讀本書與「整理方法」相關書籍的時候,有一點要特別注意,那就是不管是減少東西也好,整理東西也罷,說到底「只有自己的方法最正確」。明明是不知道該怎麼減少東西才閱讀相關書籍,本書卻說「只有自己的方法最正確」,聽起來是不是很不負責任呢?近年來,的確有不少關於整理、收納的證照或顧問增加,許多人也以為要以極簡主義者的方式面對身邊的物品,需要很高深的技術。

但其實前面也提過,減少東西或是整理東西,是小學生也會的事情,比方說,我就沒有任何證照,但東西卻比別人更少,家裡也整理得很乾淨,所以這些事不像從事醫療或是法律,需要具備專業的知識或是技術,所以希望大家先模仿本書介紹的方法,再一步步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