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學者:印台趨緊密 與中國關係可能惡化

印度學者持續關心印台、印中關係。有學者認為,在印台關係漸趨緊密之際,印中關係預料將惡化;也有學者指出,總統賴清德就職演說未提「新南向」,台灣與新南向國家的關係發展,尚待觀察。

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TAEF)博士後研究員胡莎娜(Sana Hashmi)12日在印度「印刷報」(The Print)發表文章指出,雖然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這次必須與盟友組成聯合政府,但外交部長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續任原職,意味著外交政策不致有重大改變,包括對中國的政策。

胡莎娜觀察到,莫迪就職後的形勢發展顯示,印中關係在莫迪的第3任期內也難有重大突破,指標之一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並未向莫迪致賀,而是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表示祝賀。

她寫道,相形之下,賴總統親自向莫迪致賀,而莫迪也迅速回應,顯示台灣與印度日漸緊密。

胡莎娜指出,中國在「戰狼外交」政策下,增強對印中邊界的施壓、干涉克什米爾(Kashmir)事務,中國國營媒體及社群平台更選擇性刊登印度鄉村地區照片,用以醜化印度。

她總結,印度願致力解決與中國之間的邊界爭議,但中方欠缺誠意,「如果中國不尊重印度的紅線,那麼中國的紅線也對印度毫無意義」。在莫迪第3任總理任內,印中關係預料將維持在脆弱狀態,甚至可能進一步惡化。

另一方面,印度金德爾全球大學(O.P. Jindal Global University)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潘孟吉(Manoj Kumar Panigrahi),12日在印度智庫「觀察家研究基金會」(ORF)的網站發表文章,分析賴總統的就職演說。

潘孟吉指出,賴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提及俄烏衝突、以哈戰爭以及中國在區域內的灰色地帶行動,凸顯出他想把台海局勢置入全球安全挑戰的大框架,展現「台灣有事就是全球有事」。

他觀察到,賴總統提及前總統蔡英文的「四個堅持」,並在美國投書講到和平四大支柱方案,這顯示蔡前總統的部分政策會得到延續。

曾赴台灣求學的潘孟吉寫道,中國在台灣及周邊地區的行動,間接促使台灣議題的「國際化」。如今賴總統面對的主要挑戰之一,是如何在國內期望和國際期望之間保持平衡。

文章指出,民進黨在立法院未獲多數席位,有可能讓賴總統在嘗試推進一些願景時遭遇阻力。

潘孟吉說,賴總統的其他挑戰包括如何因應中國軍事行動帶來的「新常態」,讓商界有信心繼續在台灣投資;以及如何提高台灣在國際間的聲量,贏得更多國際關注。

他也寫道,賴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沒有提到新南向政策,而是強調「印太」和「全球」。新南向國家將需觀察這項政策有無調整或變化,以及賴總統是否會繼續重視新南向國家。

有關兩岸關係與區域前景,潘孟吉觀察,中國的軍事行動不只針對台灣,還包括其他國家,菲律賓即是其中一個。中國的舉止帶來多重後果,美國即在區域內締結了小規模夥伴關係,以對抗中國。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