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陸客還有日韓東南亞客 專家分析市場策略

爭取千萬旅客1

(中央社記者余曉涵台北1日電)疫情解封逾1年,台灣入境旅遊仍未恢復元氣,兩岸旅遊團也未解禁,業界專家認為,目前要對其他客源國分別處理日圓貶值,韓語翻譯、東南亞來台簽證等問題,刺激來台意願。

台灣入境旅遊協會理事長許峻瑋表示,台灣觀光客來源國最主要是鄰近周邊國家,例如日本、韓國、港澳、東南亞等,跟其他國家一樣會受到飛機航程影響,各個客源國要來台也有各自的關卡。

許峻瑋分析,日本對台灣相較於其他國家是比較熟悉的,也因為過去歷史因素,對台灣比較友好,只是近幾年匯率因素大幅降低日本人出國意願,建議交通部觀光署可以提供針對性的獎勵或補助,增加來台灣誘因。

針對韓國市場,許峻瑋說,韓國旅客出國在亞太地區名列前茅,但是韓國旅客來台是以自由行為主,因此面臨觀光不友善的問題就是語言,尤其台灣觀光軟硬體的韓語翻譯缺少,這部分應該要積極改善。

東南亞市場方面,許峻瑋指出,主要問題則在簽證上,像是觀光署提出的觀宏專案簽證需要7個工作天,希望可以改為7個日曆天就完成,且疫情後很多國家都推出電子簽證,這對業者跟旅客都是有利措施。

在入境旅客人次之外,台灣旅遊業界也很在乎旅客的消費力,根據統計,去年來台旅客消費金額約新台幣2700億元,僅2019年的6成左右。

第一線的業者感受到旅客消費力大不如前,不願具名的伴手禮業者坦言,雖然東南亞旅客有增加趨勢,但是跟陸客相比,消費力「差很多」。旅遊業者也私下分析,以團客來說,以往是陸客高,目前則是歐美客高。

業者並指出,日本、韓國及東南亞旅客的主要都是會購買鳳梨酥等伴手禮,陸客除了吃的伴手禮外,也會在台灣購買精品,消費力幾乎是東南亞旅客的翻倍。

觀光署自2015年以來,施行「東南亞國家優質團體旅客來觀光簽證作業規範」(觀宏專案),不時傳出有旅客脫團逃跑,以越南旅客最多,疑有當地人蛇集團組織運作,目前越南的脫團率為萬分之9,已較初期減少,仍要台灣旅行業小心防範,觀光署則強調持續加強審查。

對於未來陸客團來台的展望,許峻瑋指出,中國全年出境人次可以突破1億人次,兩岸旅遊因為政治因素導致停滯,只要兩岸旅遊團解禁,對於入境台灣旅客人次會有很大幫助。

不少旅遊業者認為,不開放兩岸團體旅遊,會間接讓國際旅客以為台灣不安全而放棄來台觀光。中華兩岸旅行協會理事長許晉睿就說,如果國際上將台灣視為有可能會戰爭的地方,要怎麼吸引觀光客來台,要有穩定的觀光市場,國內外的觀光人才也才可以持續發展。

台灣旅遊交流協會執行委員會主委賴瑟珍坦言,台灣要做千萬觀光客大國,沒陸客也可以做到,但怎麼看待陸客市場也很重要。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