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行公約談判延長1年 羅一鈞:持續努力加入

世界衛生大會(WHA)落幕,台灣是否加入大流行公約受關注。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今天在立法院答詢坦言,目前條件下要加入非常困難,公約延長1年談判時間,會持續努力。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今天上午邀衛福部長邱泰源就「2024年我國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之經過、檢討與展望」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詢。

討論與簽署攸關防疫的大流行公約(Pandemic Agreement),是今年世界衛生大會(WHA)重頭戲之一,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王育敏質詢指出,報告中隻字未提,包括此行究竟接觸多少資訊、台灣有無可能以觀察員身分加入等,畢竟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之後,相關大流行公約很重要。

邱泰源答詢說明,在COVID-19疫情之後,國際之間大家如何合作,不只世界衛生組織(WHO),其他如歐洲、亞太地區等都有提出類似公約,因為區域聯防很重要。

回到WHA研擬大流行公約,邱泰源表示,台灣此次也用盡辦法,努力爭取加入,但此屆議題與爭議太多,並未通過大流行公約,將繼續討論,台灣會用盡辦法爭取。

世衛行動團成員之一、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補充,行動團這次在日內瓦舉辦相關論壇,邀請專精大流行公約的美國學者以及國內專家討論;因資源分配、技術面等問題沒有辦法達成共識,WHA宣布延長1年談判時間,台灣會持續透過多元管道爭取加入。

面對王育敏追問目前台灣加入的可能性,羅一鈞坦言,儘管這一年中文字仍有可能調整,但以大流行公約現行用字,採取的是「會員國」身分,台灣要加入「非常困難」。

民主進步黨籍立委王正旭延續提問,未來如果真的無法加入大流行公約,參與實際討論,在疫苗研發、疫情中的物資整備、資訊流通取得及相關研究等防疫整備,如何讓國人安心。

羅一鈞表示,將從2方面著手,分別為持續厚植國內防疫基礎,如防疫物資、疫苗藥品的準備等,以及在國際善盡責任;大流行公約希望談出一個成果,讓資訊跟病毒株分享更快速跟公開透明,另外也包括提供病毒株之後,研發出來的疫苗、藥物等成果也要回饋給國際社會,不管有沒有加入,都會注意大流行公約的權利義務中,對台灣有利部分盡量爭取。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