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蛋蛋危機再爆發 強化食農教育正其時

【梅花專論】蛋蛋危機再爆發 強化食農教育正其時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去年雞蛋短缺,價格大幅漲價;近期雞蛋產業大增,價格又暴跌。雞蛋產銷失衡不斷發生,已成為常態,威脅我國雞蛋產業的發展。其中一個解方,就是強化食農教育,日本細膩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面對農產品產銷失衡,我國通常作法就是強推給軍隊與學校營養午餐,且由農業部門進行收購。農發基金「產銷調節緊急處理計畫」編列的預算幾乎年年攀升,而且還超支運用。2022年編列3.21億元,竟然支用近11億元,被迫動支第二預備金增撥農發基金。



避免台灣蛋蛋危機,應仿效日本《食育基本法》



日本的解方之一,就是善用食農教育,該國於2005年訂立《食育基本法》第一條闡明其立法意旨為:「食育者,全體國民利用從家庭、學校、幼稚園等所有機會和場所,自食材生產到消費過程的各種與飲食有關的體驗活動,親自實踐飲食教育,加深對飲食相關資訊的理解。維護傳統良好的飲食文化,而有效利用地區特性的飲食生活,與環境調和的糧食生產和消費,可使國民理解國內糧食需求及供給的狀況,並藉由糧食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交流,以促進農山漁村的活性化和糧食自給率的提高。」



該國食農教育相當成功,讓人民認識國產優質農產品,並推廣「和食」文化,有效增加在地農產品的消費,促進農業發展。從中央到地方全面推動食農教育,其中又以中央的農林水產省最具代表性,每月發行「aff」(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Fisheries) (あふ)月刊,今年四月分正巧就是以雞蛋為主題。



aff一開始就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介紹雞蛋的基本知識,包含雞蛋結構、如何保存、日本可生食的雞蛋、雞蛋分類標準以及雞蛋有助健康,並介紹禽流感與雞蛋安全。



該刊物第二單元推廣日本特有的生雞蛋拌飯TKG(Tamago Kake Gohan,たまごかけごはん)料理,邀請知名的日本玉岳水稻研究所代表理事也是營養和食品教育的專業廚師-上野貴史,介紹如何製作利用日本高附加價值的生食等級雞蛋,製作TKG三種料理,推動TKG美食文化。



第三單元產蛋母雞(蛋雞)產蛋的流程,從培育蛋雞的養殖場、雞蛋孵化場、雛雞養殖場,到成年家禽養殖場。雞蛋生產後,還要經洗蛋、乾燥、檢驗、分類包裝,最後送到冷庫儲存準備出貨。養雞場並將雞糞製作成堆肥,成為循環利用的農業。第四單元教導雞蛋的各種料理,包含溏心蛋、高湯蛋卷、焦糖布丁、蛋奶酥煎餅與手工蛋黃醬。



台灣食農作物教育剪接資料、拼湊內容



我國也於2022年通過《食農教育法》,主要就是模傚日本的《食育基本法》,農業部設立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台,其中也有雞蛋單元,提到雞蛋的除了是食材外,也在生命禮俗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並介紹水煮蛋家族,包含溫泉蛋、溏心蛋、茶葉蛋、滷蛋與鐵蛋;還有雞蛋的起源與在臺灣的發展演變;最後分享台灣閩南語有關雞蛋的諺語,例如: 搬岫雞母生無卵。



上述內容確實有食農教育的雛形,但多是剪接現有的公開資料,感覺上皆為拼湊的內容,有如教科書式的資料,通篇僅有二張生硬的附圖。遠不如aff豐富的內涵,光是看到雞蛋相關料理照片,就讓人口水直流,大大刺激消費慾望。



日本除了網頁外,更深入各地與學校,舉辦相關體驗活動,將食農教育深植於人心。農業部食農教育每年約編列高達10億元運算,不應只是模仿其表面,僅是交差應付了事,而應結合政府、農業、餐飲業、觀光業與教育等資源,才能有效推廣在地食材,提升農產品多元消費。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最新社會新聞
人氣社會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