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產園區嶄新入口意象「光的河流」正式曝光

文化資產園區嶄新入口意象「光的河流」正式曝光

圖說:「光的河流」設置於園區入口中軸線與臺中「綠川古道」匯聚之處,乘載著豐富的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記者張亞痕攝)



(勁報記者張亞痕/台中報導)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入口嶄新的綠川古道文化地景「光的河流」今(15)日正式曝光,以文化資產觀點融合藝術創造力,形塑「光的河流」作品及園區入口廣場開放空間,不僅為臺中市綠川古道匯聚之處的文資園區注入新生活力,民眾也可循著「光的河流」感受河流與城市人文之間的聯繫。



文化資產園區嶄新入口意象「光的河流」正式曝光


圖說:「光的河流」引領大眾從過去的綠川古道走進文化資產園區,傳承歷史文化記憶,注入新的活力與生命力。(記者張亞痕攝)



文化部常務次長徐宜君表示,文化資產園區的前身為公賣局臺中酒廠,歷經減資繳回國有財產局,到保存下來規劃為文創園區,在2018年定位為文化資產園區,這段過程便是期待這個場域是體現臺灣文化資產保存最重要的據點。



文化資產園區嶄新入口意象「光的河流」正式曝光


圖說:文化部常務次長徐宜君(中)與文資局長陳濟民(左二)、陳錫煌藝師(中)及藝生、陳明章老師(右4)、藝術家顏名宏(左一)、建築師廖嘉舜(左三)、众擊坊、臺中教育大學響鼓社(前排)及奧地利鋼琴家Albert Mühlböck(左六)、劇場舞蹈家Bea von Schrader(左五)、光影藝術家 Dieter Puntigam(左四)、Matthia(左七)。(記者張亞痕攝)



徐宜君說,今天文化資產園區廣場的再生,以及藝術家顏名宏設計的入口意象「光的河流」,即是希望文化資產不只在園區內發生,而能與臺中市民、城市的記憶,以及全國人民都做好推廣及連結。



文化資產園區嶄新入口意象「光的河流」正式曝光


圖說:臺灣與馬來西亞合作成立的「众擊坊」為臺灣首支以廿四節令鼓鼓手組成的職業團隊,與臺中教育大學「響鼓社」合作演出,為文化資產園區入口意象「光的河流」啟用揭開序幕。(記者張亞痕攝)



徐宜君提到,今晚的表演節目特別以跨界呈現,期盼從傳統出發結合創新,甚至與國際連結,讓大家重視及熱愛這塊土地珍貴的文化資產,一起做文化資產的傳承者、推廣者、守護者。



文化資產園區嶄新入口意象「光的河流」正式曝光


圖說:布袋戲人間國寶陳錫煌帶領結業藝生、師徒聯手操偶,與榮獲奧地利「2023表演藝術文化獎」的劇場舞蹈家貝雅.施拉德(Bea_von_Schrader)跨界合作,帶來結合臺灣文化圖像符碼的演出。(記者張亞痕攝)



文資局長陳濟民表示,文資園區位於臺中市歷史悠久的水道綠川古道匯聚之處,承載了豐富的文化資產和城市記憶。園區入口廣場由建築師廖嘉舜進行空間設計,並由藝術家顏名宏創作「光的河流」文化地景作品,透過「光的河流」可見縮放而展開的視野,映入眼前的歷史建築群,彷彿蜿蜒的時間之河。



文化資產園區嶄新入口意象「光的河流」正式曝光


圖說:音樂創作人陳明章(前)、旅臺奧地利鋼琴家穆貝爾(Albert_Mühlböck,後右)及光繪/光影藝術團隊合作,透過迷人樂章,創作極具臺灣味又富當代藝術性的戶外劇場。(記者張亞痕攝)



「光的河流」運用城市場域的空間透視語言,呈現層層錯視空間的張力。作品錨定舊河川的重疊場域精神,與每日陽光起落向角疊合,陰影之間象徵綠川「光的河流」,由復興路人行步道引領觀眾參與者進入,並且透過兩側折曲的輔面,將視線投射疊影至「舊綠川」穿越園區的場域空間,形塑一種新舊交融的氛圍與互動。



文化資產園區嶄新入口意象「光的河流」正式曝光


圖說:旅臺奧地利鋼琴家穆貝爾(Albert_Mühlböck)以音樂與光影藝術形式演奏,象徵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以嶄新風貌呈現給社會大眾。(記者張亞痕攝)



啟用開幕儀式開場由馬來西亞與臺灣合組的「众擊坊」及臺中教育大學響鼓社,帶來臺灣節令鼓演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布袋戲人間國寶陳錫煌藝師與陳冠霖、陳啟豐及李奕賢3位結業藝生,師徒聯手操偶演繹人與城市序曲,帶領現場觀眾穿越《光的河流》進入城市更迭的時空意象,首度跨界與音樂創作人陳明章、奧地利音樂家及光繪/光影藝術團隊合作,透過陳明章彈奏月琴和吉他的迷人樂章,創作極具臺灣味又富當代藝術性的戶外光影劇場。



臺灣音樂創作人陳明章身兼音樂製作人、歌手,也是吉他與月琴演奏家,現場彈唱表演膾炙人口的代表作品包括「戀戀風塵」主題曲、「下午的一齣戲」等,更與奧地利藝術團隊激盪演出,與鋼琴家穆貝爾(Albert Mühlböck)以各自創作選曲同場即興演奏,猶如川流不息的綠川幻想曲。



來自奧地利維也納的藝術團隊,包括獲得「2023表演藝術文化獎」的劇場舞蹈家貝雅(Bea von Schrader)、即時光繪/光影藝術家迪特(Dieter Puntigam)和瑪迪斯(Matthias Fritz),以及旅居臺灣的奧地利鋼琴家穆貝爾(Albert Mühlböck),皆曾是維也納Urhof20國際藝術村主題年度合作的表演藝術家,當地以綠溪為名的地名Grünbach(德文),觸動他們對於臺中綠川的聯想,以音樂、舞蹈和光影藝術形式,結合臺灣布袋戲與陳明章音樂跨域創作演出。



最新社會新聞
人氣社會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