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大塞車…醫曝病房護理師「流失更嚴重」 籲輕症患者:自己做應變

急診大塞車…醫曝病房護理師「流失更嚴重」 籲輕症患者:自己做應變
急診壅塞情況嚴重,讓醫護人員叫苦連天。(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周刊王CTWANT] 全台醫院急診及加護病房近期爆發床位荒,若問題持續加重,外界擔憂恐引發急診醫護人員大規模離職。對此,北市聯醫中興院區整合醫學主治醫師姜冠宇直言,近期急診壅塞,事實上病房護理師其實流失更嚴重,「我們被逼著開床、翻床,跟人員有限的餐廳開桌、翻桌一樣」,狀況一樣糟糕,因此他分享3點建議。

姜冠宇今天(24日)在臉書粉專表示,民眾自己要懂得運用社區醫院資源,自己不相信只是普通感冒或拉肚子,社區醫院會讓人感到不信任,「你的感冒或拉肚子是有多難?事實上,這現象,確實以醫學中心為主,靠分流下轉,那個行政程序也幫不了醫中急診」。

姜冠宇認為,檢傷必須徹底實施,若以台灣急診檢傷與急迫度分級量表(Taiwan Triage and Acuity Scale, TTAS)為主,共分為五級,第一、二、三級是復甦急救、危急、緊急,當然是急重症醫院責任,而第四級到第五級是次緊急與非緊急,通常咳嗽發燒的族群都在此範圍,「這個我就建議,你就讓他等到你忙得過來再看都沒關係」。

醫師坦言,第四、五級除非出現瀕危變化,否則醫院每天的「扣打」就到這裡,患者可以自己思考門診、其他醫院、診所。他舉例,英國也會開特殊門診紓解患者,其實台灣適逢風災期間也有在做,「為何就是不能好好立下一個合理的規矩?」

姜冠宇提道,自己長期接觸接觸非預期短期再住院患者,深覺環境確實有改變,尤其在氣候變遷之下,像長者等感受性脆弱族群,心血管事件機會必然提高,對傳染病免疫力也會變差,所以長者的居住環境保溫性是未來出院安全的重要評估一環,減少往返依賴急診,這要民眾一起配合,雖然弱勢群體仍須依賴醫院,「但是我說真的,我悲觀一些,自己做一點應變吧」。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