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度聽損也要重視!新福音「個人化輔聽器」像耳機 能聽音樂、輔助聽力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聽損人口數比例統計顯示,輕度及中度聽損佔總人口18.2%,約每6人就有1人是輕度聽損或微聽損。中華民國聽力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祕書長蔡鋕鑫表示,聽損不只是聽不清楚的問題而已,還會增加憂鬱、失智風險,目前中度以上聽損都有一些相關的聽覺輔具能提供解決方案,不過唯獨輕度聽損沒有合適的解決方案。



因此,知名助聽器品牌針對輕度聽損者推出個人化輔聽器,它與傳統助聽器不同,就像是無線藍芽耳機一樣,可以聆聽音樂也能輔助聽力,具有3大特色,能以多種聆聽模式、客製化音訊技術提升消費者聽覺體驗。



聽損不只會影響生活 它已是失智的主要風險因子之一



「輕度聽損」雙耳可聽到的音量閥值介於25-40 分貝,蔡鋕鑫祕書長表示,這群患者並非完全聽不見,對他們來說聽力問題好像沒有嚴重到要戴助聽器,可是對生活、社交仍會造成一些困擾。



此外,聽損長期下來其實也會對認知功能造成影響,蔡鋕鑫祕書長提到,聽力損失已被列為失智症的主要風險因子之一,占風險比重高達8%,因為聽不到會讓傳送給大腦的訊號降低,大腦會進行補償作用,漸漸體現到日常生活中就會造成社交的疏離、疲憊,再加上年紀的關係就有可能加速健康問題的產生,憂鬱症、失智風險就會油然而生。



輕度聽損常因3原因未採取介入 市面上也無合適輔具



因此,只要有聽損即使是輕度也建議應及時介入。不過,許多輕度聽損患者雖然聽力問題已經對生活、社交造成許多影響,但還是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去改善,知名助聽器品牌聽力師陳佳岑觀察到這主要是因為以下3個原因:




  • 助聽器傳統外觀再加上民眾對助聽器的刻板印象(如:認為戴助聽器就是有障礙怕被質疑工作能力)因而影響配戴意願

  • 操作有難度,配戴難上手

  • 價格因素



另外,知名助聽器品牌營運資深總監陳俊旭指出,事實上目前中度以上的聽損族群都有相對應的產品能協助他解決聽力上的問題,但是輕度以下的聽損族群目前在市場上沒有適合的產品能幫他解決聽力上的困擾,而這也是為什麼公司會推出個人化輔聽器的原因。



個人化輔聽器全新上市 不同於助聽器具3大特性



個人化輔聽器與傳統助聽器不同,陳佳岑聽力師表示,它外觀長得很像一般的藍芽耳機,具有時尚外型、操作方便、輕鬆負擔等3大特性:




  • 外型時尚:



造型流線像藍芽耳機,使用者不用在意別人的目光,而且輕巧易戴、配戴舒適容易,還有音樂、輔助聽力雙重功能。




  • 操作方便:



左右耳有明確顏色標記,而且有多功能智慧充電盒,除了充電外它也像遙控器,可以調整音量、切換3種不同的聆聽模式:



  • 專注模式:隔絕環境噪音專注於自己的事務

  • 察覺模式:全面聆聽周遭環境聲音

  • 對話模式:降低背景噪音,強化對話中人聲音量幫助溝通



    • 輕鬆負擔:



    輕巧方便攜帶,而且價格親民,此外還能個人化降噪、個人化聽感補償,透過APP內建聽感量測或手動輸入聽力數據,就能讓聲音更貼合個人化。



    蔡鋕鑫秘書長強調,聽度聽損不可輕忽,呼籲65歲民眾應定期做聽力檢測了解聽力狀況,如果現在發現有輕度聽損就應開始重視是不是需要聽覺輔具的相關介入。


    【延伸閱讀】

    人工電子耳降低聽損失智、語言學習風險! 但「這些情況」不適用

    聽損增加失智風險!醫分析有4影響機制 「聽力X失智白皮書」盼提升認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43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