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商買「枇杷膏、龍角散」怎沒效? 藥師公會揭秘:吃到食品版本


超商買「枇杷膏、龍角散」怎沒效? 藥師公會揭秘:吃到食品版本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明明是同一個牌子的枇杷膏、龍角散,怎麼藥局買的、超商買的,吃起來就是感覺效果不一樣?如果你也有這種經歷,沒錯,這兩者還真的大不相同!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就揭秘,儘管是同一品牌的同一款商品也分「食品」和「藥品」兩種版本,一般民眾在超商能買得到的都是食品而已,僅僅可提供潤喉、日常保健之用,無法達到鎮咳、祛痰等效果,分辨方法就是要看清楚包裝上標示的是不是食品的「營養標示」。


日前就有藥師在網路發文點出這一件事,讓不少有過類似經驗的民眾,大喊原來如此!難怪咳嗽不舒服時,怎麼吃超商買來的枇杷膏時,總是沒有藥局買的有效。


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指出,台灣人健康意識抬頭,消費者早已習慣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購買各類開架式藥品來緩解身體不適。然而,市面上許多藥品、保健食品的名稱或包裝相似,導致民眾容易混淆「藥品」與「食品」的差別,甚至誤用而延誤治療。


黃金舜舉例,最常見的就是枇杷膏、龍角散等,有不少知名的大牌子同時在超商販售,光看包裝跟產品名稱,消費者根本不清楚自己在超商買到的,其實是食品而已,頂多當做喉糖吃吃,無法達到心目中想要的療效。


藥師公會舉例,像枇杷膏,市面上有兩種不同類型的產品,標示「營養標示」的枇杷膏屬於「食品」,主要成分為枇杷葉、金銀花、橄欖葉等,僅作為潤喉或日常保健使用,無法治療咳嗽;而標示「衛署成製字」的枇杷膏則為「藥品」,有鎮咳、祛痰成分,如中藥材川貝等,具有緩解咳嗽的效果,因此若要止咳化痰,就要選擇藥品級的枇杷膏。


藥師公會指出,藥品與食品在標示上有所不同。凡具有治療疾病、緩解症狀效果的產品,例如止痛藥、感冒藥、止咳化痰藥及腸胃藥等,都屬於「藥品」,包裝上應標示「衛部藥製字第XXXXXX號」或「衛部藥輸字第XXXXXX號」。且藥品須經衛生福利部審核,取得單一專用字號,確保安全性與療效,因此民眾購買時應認明標示,並向藥師諮詢,確保用藥正確及安全。


藥師公會提醒,民眾在購買藥品時,應了解「成藥」、「指示藥」與「處方藥」的區別,以確保安全使用。「成藥」如綠油精、萬金油、川貝枇杷膏等,可自行購買與使用,但仍須按照標示說明正確服用;「指示藥」則須由藥師或醫師指導使用,如止痛藥、抗組織胺類止鼻水藥、特定劑量的布洛芬止痛藥、感冒糖漿、鼻噴劑、制酸劑、止瀉藥等,若使用不當,可能導致副作用;至於「處方藥」,如口服抗生素、降血壓藥、糖尿病藥、部分強效止痛藥等,則須經醫師診斷後開立處方,並由藥師調劑及衛教,不能隨意購買。


照片來源:藥師公會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慢性病門診爆年後還債效應 多人「一數字」失控陷心腎、失明危機


網傳台企「付人民幣獎金、迫員工中國開帳戶」 大江生醫出面:全謠言!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