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長期不控制,為什麼心臟會受到影響?控制危險因子是治療的關鍵


三高長期不控制,為什麼心臟會受到影響?控制危險因子是治療的關鍵

心臟衰竭是一種嚴重且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指心臟無法有效供應全身血液、滿足代謝需求。心臟擴大(Cardiomegaly)則是心臟衰竭的一個常見臨床表現,通常表現為心室或心房異常擴張。傳統上,一旦心臟擴大便難以恢復正常大小,但隨著藥物和治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成功改善心臟擴大現象的案例逐漸增加。

多種因素引起心臟擴大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內科主任曾梓維指出,最近半年內有兩位年約40至50歲的男子,由於長期未控制的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導致心臟衰竭,出現呼吸困難、無法平躺以及全身水腫等症狀。經過藥物治療後,不僅心衰竭症狀明顯改善,其心臟擴大狀態更在16天內恢復至正常大小,而心臟收縮力(LVEF)也由使用藥物前的28%上升至48%。這些成果顯示,現代心衰治療已取得顯著進步。

曾梓維解釋,心臟擴大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常見原因包括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心肌病變(如擴張型心肌病)以及瓣膜疾病等。這些疾病使心臟必須承擔額外負擔,最終導致心臟結構改變和功能下降。

總之,隨著心衰藥物及治療技術的進步,許多以往難以逆轉的心臟擴大現象正逐步得到改善。現代治療不僅能緩解心衰症狀,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心臟結構與功能,為患者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和預後。

心臟衰竭分為2大類

心臟衰竭通常分為兩類:收縮功能不全(HFrEF),心室無法有效收縮;以及正常收縮分率型(HFpEF),心室無法有效舒張填充血液。這些改變進一步加劇心臟擴大的進程。

患者常出現症狀包括:

• 呼吸困難,尤其是在活動或平躺時。

• 下肢水腫或體重短期內增加。

• 持續性的疲倦與運動耐受力下降。

診斷方面,醫生通常會利用胸部X光檢測心臟大小,心電圖評估是否有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心臟超音波則能詳細觀察心室心房及瓣膜的結構和功能。核磁共振(MRI)有助於進一步分析心臟肌肉的健康狀態。此外,血液檢查中BNP(B型利鈉蛋白鏈)的升高也是心臟衰竭的一項參考指標。

心臟擴大和心臟衰竭的治療以改善症狀、延緩疾病進展為目標。常見治療方法包括:

•藥物治療:目前四大支柱的用藥

1.血管張力素轉化酵素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及血管張力素接受器拮抗劑(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ARB)能減輕心臟的負擔。

2.β阻斷劑有助於穩定心率。

3.第二型鈉-葡萄糖轉運通道抑制劑(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簡稱SGLT2抑制劑)排糖減鈉同時保護腎臟。

4.礦物皮質酮受體拮抗劑MRA(Mineralocorticoid/ Aldosterone receptor antagonists,MRAs)可排鈉排水。

•手術治療:針對瓣膜疾病的修復或置換手術,針對冠狀動脈疾病可安排心導管手術放置支架或透過心臟再同步治療(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改善心臟的收縮泵血功能。

控制危險因子是關鍵

曾梓維指出,預防心臟擴大和心臟衰竭的關鍵在於控制危險因子,如: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此外,定期健康檢查和早期發現異常心臟功能,有助於減少疾病的發生風險。生活方式改變及調整也很重要包含減鹽飲食、控制體重和戒菸限酒有助於減輕心臟壓力。

心臟擴大和心臟衰竭雖然嚴重,但通過現代醫療技術與生活方式的改變,患者的生活品質可望顯著改善。及早注意症狀並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對於疾病的管理至關重要。

(記者 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心跳一下子快、一下又變慢,怎麼跳算異常?
.天氣冷颼颼,小心心臟病危機! 中醫師推薦3大穴道保養心臟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