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社會失智症照護刻不容緩 認知障礙不等於失智症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藝人林葉亭85歲失智父親於16日下午家人大掃除時,外出後失去音訊,各界發起協尋,警消和民間搜救隊也展開地毯式搜索。令人遺憾的是,26日上午尋獲時,已天人永隔。有關失智症老人的照護,也因此事件再度引起社會關注。然而,一般人的刻板印象裡,常將「認知障礙」與「失智症」畫上等號,實際上真的是如此嗎?
失智症是認知障礙的其中一類 通常發生在較高齡的群體中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劉建良指出,現今社會,隨著人口老齡化,與認知功能相關的健康議題成為人們關注焦點。人們常常將「認知障礙」與「失智症」畫上等號,但實際上,認知障礙症(Cognitive Impairment)的範疇遠遠不止於失智症。認知障礙是一系列影響思維、記憶、學習及判斷的病症,這些症狀可以源於多種不同原因,並不局限於老年人。
劉建良說明,認知障礙並不等於失智症,失智症是認知障礙的其中一類,通常發生在較高齡的群體中,並逐漸加重患者的記憶力、語言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然而,認知障礙的表現形式多樣,許多非失智症患者可能也會面臨不同程度的認知挑戰。這些挑戰可能來自於憂鬱症、焦慮症、睡眠障礙、營養不良、藥物副作用、中風或頭部外傷等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在早期,許多導致認知障礙的病症是可治療的,因此及早診斷和妥善治療至關重要。患者如果能在初期發現認知功能減退的跡象,通過適當的醫療和生活方式調整,將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甚至逆轉某些症狀的進展。
認知障礙早期要做3件事 專家告訴你哪些是可逆性認知障礙症
1.治療與管理:及早診斷認知障礙,尤其是在疾病初期,能夠讓患者有更多的時間接受適當的治療。某些可逆性認知障礙症,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維生素B12缺乏、憂鬱症、水腦症、藥物副作用等,通過適當的介入治療能夠顯著改善。
2.改善生活質量:即使透過完整評估工具,在早期就確診退化型的阿茲海默症,早期診斷也能幫助患者和家屬更好地應對生活變化,及早規劃財務與醫療照護選項,強化支持系統,維持生活功能,延緩症狀惡化。
3.心理健康支持:確定病因後,可提供妥善診斷後支持,讓失智症家庭能夠逐漸理解疾病,減少焦慮與不確定感。家屬也能在早期建立應對機制,減輕日後的照護壓力。
關注認知障礙的早期徵兆 打破「認知障礙即失智症」的刻板印象
提高認知障礙的認知是社會責任,除了醫療機構的支持外,社會大眾對認知障礙的認識和接納也至關重要。家庭、工作場所及社區應共同合作,創造一個失智友善環境,幫助認知障礙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尊嚴與獨立,早期支持和介入更顯得至關重要。
劉建良呼籲社會各界關注認知障礙的早期徵兆,打破對於「認知障礙即失智症」的刻板印象,重視及早診斷的重要性,並為每一位可能面臨認知挑戰的人提供支持與幫助。
文字編輯:陳如頤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寒冬泡湯愈久愈好? 心臟內科醫師告訴你泡湯的宜與忌
▸天冷心血管猝死多!心肌梗塞無徵兆? 4種人風險最高
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 記者:NOW健康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