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深淵與人性覺醒/房兆玲

欲望深淵與人性覺醒/房兆玲

——淺析王長征長詩《砸魚往事》

房兆玲

一口氣讀完《紅豆》雜誌(2024年第6期)刊發的王長征的長詩《砸魚往事》,內心一時波興浪起,洶湧澎湃,陷入久久震撼。這首近500行的長詩描繪了一個與魚有關的古老故事。當我慢慢深入,仔細品味,方才意識到這首詩揭示了當今繁華熱鬧物欲橫流生活中,人類在面對種種欲望與誘惑以及道德考驗時的苦苦掙扎與艱難選擇。詩中,村民們面對魚群時的行為讓我重新審視自己面對物質誘惑所表現出的態度和行為。於是,我開始用心去嘗試揭示詩歌中的象徵意義,探索人們在面對欲望選擇的心靈之旅。

一、魚的誘惑:天降大魚的背後是欲望的深淵
開篇,王長征用大量的詩句講述它所表達的主題:“陳年舊事中/多麼深刻的教訓都會生腳/穿著時間的鞋子茫然前行/走著走著,疼痛就被遺忘/鞋子穿舊後,還是光著腳舒服/為了不讓鞋子丟掉/於是在鞋面繡花/把一個個‘總結 ’繡在最醒目的位置/穿著繡花鞋赴宴/盛宴結束後總有人記得/酒杯是如何滿了又空/喧鬧如一本天書/在平淡的敘述中怎樣進入高潮/清醒的人讀著讀著就醉了/讀完的時候曲終人散/於是隱入黑夜的大幕……”王長征論述了人類在欲望面前頻頻失憶,但總有人去總結失誤,即便在誘惑面前剛剛受傷,也會很快遺忘傷痛,再次選擇奔赴死亡。詩人將這種引發人類墮落和滅絕的“人生總結”比作鞋子上繡的一朵花,而鞋子是很容易被人所忽視,人的眼晴往往盯著前方,很少注意腳下。正如詩中的主角“魚”一樣,詩人在整首詩將“人”和“魚”變成一個可以身份轉換的角色,眾所周知,魚的記憶只有7秒,人類和魚一樣面對誘惑詩總是善於遺忘。飽涵人生寓意的比喻句,在詩中俯拾皆是。

魚源源不斷浮現,村民們看到“黑色脊背互相貼著”,每條魚在水中閃動著青色的光芒,仿佛是無盡的誘惑等待著他們去捕捉。通過簡潔生動的描寫,喚起我對種種誘惑的回憶。魚這一意象與天降財富的象徵緊密相連,而村民對魚的渴求不正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對物質和名利無止境的追求嗎?我清楚記得上大學時那個難忘的夜晚,宿舍裏燈光昏黃,同學們都在為期末考試緊張地復習,而我卻正在被獎學金評選名單即將公佈所困擾。獎學金不僅意味著經濟上的資助,更代表著榮譽與個人價值的體現。一段時間,我每天都無比緊張,心裏反復盤算著自己的成績,想著能否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一如詩中的村民被魚的數量和美麗所吸引,我當時的確被一筆誘人的獎學金所迷得神魂顛倒。這種欲望讓我深陷焦慮和自我懷疑,內心五味雜陳:一方面希望通過努力證明自己,得到他人的尊重與好評,另一方面,我無法抑制內心的恐慌,害怕一且失敗,一切都將付諸東流。後來我讀了一篇心理學研究報導,反映現代的年輕人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一項研究報告反映,全球有超過3000萬的年輕人因為學業和職業壓力,患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症,很多人把外在的成功作為衡量個人價值的標準,而這種渴望成功的心理,正如詩中村民們對魚群的貪婪追求,是一種難以擺脫的困惑。

二、命運的輪回:欲望的加劇與社會的困境
隨著情節的推進,詩中的魚越來越多,村民們也越來越瘋狂。這種魚的無盡湧現,仿佛預示著不斷擴大的物質誘惑,而村民們的捕捉行為變得愈加無序和失控。通過這種魚與村民之間的迴圈關係,揭示了一個重要的社會現實:當欲望不受控制時,它會形成一種難以打破的命運輪回。這種情節讓我聯想到當今社會的消費現象,許多人沉迷於物質消費,追逐名牌、奢侈品,為了滿足消費欲望,不惜超前消費,負債消費。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個人消費信貸負擔逐年增加,最終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人們一邊享受著消費的快感,另一邊卻被債務和經濟壓力所嚴重束縛,就像詩中的魚不斷繁殖,村民們一遍遍捕殺。這種迴圈讓我不禁反思,自己是否也曾被這種無止境的欲望追求所迷惑呢。剛開始創業,為了賺錢,我拼命工作,犧牲了與家人相處的時間。那時候,賺錢對我來說不僅是為了改善生活,更是為了提高自身社會地位,把它當作事業成功的象徵。為了實現目標,我不斷地加班加點,因為過度疲勞導致身體幾乎崩潰。有多少人在欲望催動下,不斷向著物質金錢與名利進發,常常忽視冷落身邊的親人以及自身墜入深淵而難以自拔。這種現象與詩中村民們對魚的狂熱追捕如出一轍——當我們過度追求物質利益時,往往犧牲個人的健康與幸福。

在《砸魚往事》中,村民的行為最終走向極端,他們的捕殺行動變得無序與失控,陷入暴力與混亂,甚至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奪魚群,長詩中這部分描寫極具戲劇性。這種社會的崩潰,正是欲望無限膨脹的結果。

這一情節讓我想起最近幾年世界各地發生的一些抗議活動和局部地區的戰爭。無論是經濟危機還是政治衝突,其根源都是因為資源分配的不均而導致的。《砸魚往事》中村民們瘋狂爭奪魚群的場景,揭示了當物質欲望超越理智,社會秩序往往陷入崩潰狀態。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席捲而來,許多公司裁員、倒閉,讓我體驗了殘酷的社會現實,父母的同事為了保住工作,展開猛烈的競爭,一向較為融洽的關係因此變得緊張而冷漠。《砸魚往事》呈現了一個深刻的寓言。村民們的瘋狂捕殺不僅是個人行為的失控,更是一種集體性的欲望爆發,象徵著整個社會在面對物質誘惑時,如何從個體的渴望蔓延為集體性的災難。這讓我聯想到現實社會下的金融危機、生態環境破壞等集體行為,它們往往都是由個人欲望無限擴張而引發的集體性失控。

三、“新娘”的覺醒:愛的救贖與道德的重生
所幸的是,詩人是清醒的,優秀的詩歌一定是走在時代最前列,為人類前進方向提出冷靜的追問與反思。在《砸魚往事》中,作者清晰地意識到,物質成就並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標準。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家庭的支持以及對生活的內在滿足感,往往是決定個人幸福的關鍵因素。

詩歌並沒有在這種欲望的崩塌中結束,而在最後引入一個轉捩點——新娘的覺醒。她通過愛與忠誠打破了命運的死迴圈,這不僅是對個體的救贖,也是對整個社會道德的重新建構。她沒有因為物質誘惑而迷失,而是通過純粹的愛喚醒人們的社會良知。

詩中的新娘因為自己的丈夫也禁不起誘惑,隨波濁流加入砸魚大軍,從而一下子陷入漩渦消失不見。在所有人都被死亡魔咒籠罩的情況下,新娘以淚洗面,最後選擇堅強與抗爭,將悲痛化為砸向水面的武器。她日日夜夜,不停地向水裏傾訴自己的不滿,與村民們不同的是,她砸到魚並未捕撈。她的心裏,愛情大於財富,當愛情消失,要再多的錢又有何用?正是她的純粹解脫了魔咒。即便她“失手”,河水也不敢將她吞噬。

越來越多的村民發現了這個秘密,而那些被新娘砸暈的魚,經過一段時間的復蘇,全都重新變成了人。村民們這時發現,他們為之瘋狂的“天降大魚”,那些鮮美的魚肉(魚諧音為欲)都是之前失手的人被神靈懲罰後變化的,還有人在某條大魚的身上看到了與親人同樣的紋身。這樣殘酷而驚悚的場景,在詩中人筆下如此冷靜,而帶給讀者的卻是不一樣的感受,猶如棍棒敲擊後的猛醒。所以這也是標題中“砸魚”的啟示,不是用網,也不是用叉,魚是用錘子砸上來的。這種充滿暴力的捕魚方式,在此揭曉了答案,鐵錘的殘酷與新娘的淚水成為鮮明的對比。

新娘用愛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村民,同時獲救的還有剛剛結婚三天的新郎。新娘代表著覺醒,也代表了智慧,她不為誘惑所干擾,不為人間的欲望所淪陷,所以她才會實現救贖。詩人用新娘這一深刻意象,講述故事的同時也完成了自己靈魂的昇華,也給讀者在緊張的閱讀中得到理性的反思。即,如何在面對名利紛擾的沉重中,找到精神的自由。

四、語言的張力與敘事的深度:在欲望與道德之間尋找平衡
去年,王長征在寧波策劃了“中國禪詩獎”活動,其中的“拜月詩會”令與會詩人耳目一新,將詩與禪聯繫起來。據作者介紹,這首詩是他在香山教寺做的一個夢,醒來便將其記錄下來。也許距離山水近了,遠離了塵世的喧囂與詩壇的名利追逐,王長征才能徹底清醒,並通過一部長詩重返詩壇。他的語言冷靜、克制,又高度凝煉,充滿著飛馳的想像力和巨大的張力。從最初平靜的描述,到村民捕殺魚時的狂熱和無序,詩中的語言節奏逐漸加快,直至達到高潮。在敘述過程中,詩人沒有使用華麗的辭藻,而是通過簡潔明快的語言構建出一個高度緊張的情節,仿佛讓人親歷村民們的瘋狂與社會的崩塌。

詩歌通過語言傳遞情感,喚起讀者對社會問題作更深沉地思考。在《砸魚往事》中,魚不僅僅是財富的象徵,更是人類欲望的具象化表現。而村民的捕殺行動則象徵了人類在面對誘惑時難以控制的膨脹欲望,魚的繁殖與捕殺行為之間的矛盾衝突,成為人類欲望與道德之間的對抗。《砸魚往事》通過象徵與敘事,將現實社會中,個人欲望的無限擴張與集體行為的失控生動呈現出來。詩中的村民陷入了欲望的輪回,正如我們在常常被物質利益所迷惑而難以自拔。王長征通過新娘的覺醒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更為樂觀的結局——愛與道德的復蘇終將跳出欲望的深淵,帶領我們走向遠方,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眾所周知,王長征以寫長詩見長。而長詩與短詩相比,猶如大山比園藝。很多人喜歡短詩,短詩猶如亭臺樓閣,清新別致,頗具風雅。長詩則如崇山峻嶺,鬼斧神工,氣象萬千,承載著巨石與叢林,其間鳥飛獸奔,讀之浮想聯翩、酣暢淋漓。王長征的《砸魚往事》是一個敘事說理詩,中間夾雜著太多的隱喻,他以一個古老傳說起筆,訴說了人類數千年文明史中的興衰。讓我明白了詩歌不僅是語言的藝術,也與現實生活對話,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生活中的欲望、挑戰與道德選擇,也能夠通過它獲得一種力量,去應對現實中的困境。正如《砸魚往事》所傳達的那樣,愛與覺醒是我們戰勝欲望、找到內心平靜的關鍵,從而去追尋這一平衡,作出自已人生的選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