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橋榮院護理之家團隊 暖心陪伴住民長輩慶重午

灣橋榮院護理之家團隊 暖心陪伴住民長輩慶重午

【勁報記者于郁金/嘉義報到】臺中榮總灣橋分院護理之家在重午前夕,隆重舉辦「端午情濃‧長青樂活」慶祝活動,邀請在地知名龍鳳兒舞蹈團,以古典民俗舞蹈表演,與住民長輩們開心互動,為寧靜閒適環境注入節慶歡欣,十分熱鬧;護理之家護理、社工及照服員照服員團隊也與住民爺爺奶奶一起活動筋骨,開心慶祝五月五端午節。



灣橋護理之家特別準備鬆軟洋菓子蛋糕取代傳統粽子,搭配鮮果汁及保健飲品,逐一致贈給爺爺奶奶,傳遞溫暖端節祝福。 榮民住民江爺爺喜歡唱歌,也上台融入表演者,一同唱歌跳舞,十分愉快。



賴爺爺興奮的說:「在護理之家有好多人陪伴,也總會收到好多節日關懷及祝賀小禮物,讓他現在很期待過節,謝謝院長跟護理之家用心,讓他有在家感覺」。



住民王阿嬤也表示:「自己喜歡唱歌跳舞,今天看到小朋友們表演,回想起年輕時跳舞時光,現在雖然腿腳不好,但她也跟著打拍子,覺得好開心」。



灣橋榮院高齡醫學科主任醫師林耘德表示,醫療團隊設計許多經典歌曲、民俗舞蹈,希望為長輩安養生活增添樂趣、帶來濃厚過節氣氛,期望藉視覺、聽覺及人際互動,幫助延緩失能,增進身心健康。



林醫師提醒,粽子中糯米及調味的特性,容易引起老年人吞嚥消化問題及血糖波動,建議家屬可使用燕麥、大麥等雜糧取代糯米,增加膳食纖維且減少粽子黏稠度,也能搭配蔬菜煎餅、豆花、小蛋糕等鬆軟食物,增進食慾更好入口,享受過節美食樂趣,亦多方面補充營養。



根據維基百科「端午節-由來」資料指出,端午節名稱眾多,如龍舟節、重午節、端陽節、端五節、重五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艾節、上日、五月節、菖蒲節、天醫節、草藥節、午日節、地臘節、正陽節、龍日節、粽子節、五黃節、詩人節、躲午節、解粽節、端禮節等等;至於常見的「端午」一名,最早見於晉代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五,烹鶩角黍」;原書已佚,引文的「五」或作「午」字;對先是「端午」還是「端五」有分歧的意見;有人認為「端五」先於「端午」,端午一詞要到唐代才出現;有人認為最初就是端午,端午節本是午月午日的「重午」,數字紀時取代干支後,才變作「重五」;對端字的解釋也有分歧,或認為端」字是「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指「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也有人反對《初學記》等訓端為始將「端午」解釋為「第一個午日(或五日)」,而主張「端」是「正」的意思,並以端午又名天中節、正陽節為證。



灣榮院長陳正榮表示,本院附設護理之家除了專業長照服務外,逢年過節也會舉辦多元慶祝活動,期盼榮民 (眷)、住民長輩感受暖心關懷及陪伴,也能有多采多姿安養生活;每當陪伴護理之家住民長輩過節,看到他們臉上揚起笑容,都覺得非常欣慰,因此呼籲年輕朋友,趁著端午連假返家探望陪伴、聚餐踏青,給予父母長輩溫暖和安心,增進有益身心生活幸福感;臺中榮總灣橋分院也會持續用愛心守護,繼續擔任護家住民及鄉親長輩樂活、安養堅強後盾。


灣橋榮院護理之家團隊 暖心陪伴住民長輩慶重午

灣橋榮院護理之家團隊 暖心陪伴住民長輩慶重午


最新社會新聞
人氣社會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