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如「溫水煮青蛙」易引心腎病變!「3口訣」量血壓,甩心腎危機

三高為我國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多數人卻往往不知三高可能致命!衛福部數據顯示,台灣約有高達529萬人罹患高血壓,而高血壓前期雖無特定症狀,但若未即時管理,很可能引心腎病變致失能,甚至危及性命。適逢世界高血壓日(5月17日),台灣高血壓學會提醒,民眾應依循「3口訣」,養成正確量血壓習慣,遠離高血壓危害並預防心腎併發症。


高血壓如「溫水煮青蛙」易引心腎病變!「3口訣」量血壓,甩心腎危機

高台灣成人高達25%患有高血壓,忽視引心腎病變害命

高血壓無疑是影響我國民眾健康的關鍵因素,根據統計,台灣18歲以上的成人中,每4人中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 ,臺大醫院心臟內科教授、台灣高血壓學會林彥宏理事長指出,台灣65歲以上民眾高血壓患病率超過50%,近年高血壓更出現年輕化的趨勢,與現代人飲食習慣、壓力大的生活型態有關。

然而,高血壓正是引發各器官病變的主要風險因子,理事長比喻,高血壓就像將身體置於「溫水煮青蛙」的狀態中,一時無感、久了就危及性命。例如:高血壓若未控制,可能造成心肌肥厚,心臟舒張與收縮功能受影響,久而久之演變為心衰竭;另一方面,長期的體內高壓亦會造成腎臟的腎絲球硬化、進一步惡化為腎病變。林彥宏理事長警告:「嚴重心衰竭五年死亡率超過50%,比多數癌症還高;腎臟病常則列我國十大死因,可以說,心腎病變是造成台灣民眾失能與死亡的最大元兇,足見人人都應及早預防高血壓,管理心腎風險。」

血壓高度影響心腎功能,醫曝:共病共管成治療趨勢

高血壓作為心腎疾病的高風險因子,近年心衰竭和慢性腎臟病治療的發展趨勢,亦以患者治療時應兼顧血壓與器官保護為目標。林彥宏理事長説:「例如心衰竭治療藥物,就從過去常見的心腎素-血管張力素-醛固酮系統抑制劑、交感神經系統抑制劑等等,到近年加入SGLT2抑制劑,具同時管理血壓、腎病變與心臟功能的效益,數據指出,患者用藥後可減低因心衰竭或心血管事件住院風險、減緩腎功能惡化、降低蛋白尿、減少腎病及心因性因素相關的死亡率,亦可下降血壓。」

理事長分享,過去曾遇一位壯年男子被家人送至急診,這名患者5年前檢測出高血壓,但因自覺無礙而未持續追蹤,送醫時心臟收縮功能低下,甚至出現肺水腫、危及性命,檢查後發現竟是因長期高血壓引發的心衰竭與腎病變!送醫後醫護持續用藥幫助患者降血壓、管理心腎症狀,一年後才逐漸穩定病情、心腎恢復正常功能。對此,林彥宏理事長提醒,民眾日常就應建立正確量血壓認知與預防意識,對於高血壓且已有初步心腎病變的患者來說,及早選擇兼顧共病共管的藥物治療,也更有助於管理高血壓與心腎病變。


高血壓如「溫水煮青蛙」易引心腎病變!「3口訣」量血壓,甩心腎危機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台灣高血壓學會推動「3口訣」幫助民眾建立正確量血壓認知。

「3口訣」每天居家量測,甩心腎危機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台灣高血壓學會推動「3口訣」幫助民眾建立正確量血壓認知,分別是「居家量血壓」、「130/80標準」與「722原則」,林彥宏理事長建議,民眾可遵從養成正確量血壓習慣,邀請家人每天量血壓,讓量測變成日常、一起守護家人健康。

●居家量血壓:血壓易受民眾身處環境、心情等因素影響,因此日常建立量血壓習慣才能量測出正確數值的血壓,建議民眾日常即可購買一般經核可認證的血壓計養成居家測量習慣。

●130/80標準:近年高血壓定義與控制目標自140/90 mmHg下修至130/80 mmHg。

●722原則:血壓測量應連續測量7天、每天早晚2次、每次2遍間隔一分鐘取平均值,方能檢測出穩定、較接近自身狀態的血壓數據。

除了量測血壓外,林彥宏理事長説,民眾日常也可從建立運動習慣、戒菸、飲食調整、減少鈉攝取、減重或減少飲酒等方式來維持血壓健康,高血壓學會亦於官網提供系列量血壓教學影音與衛教資訊,鼓勵民眾可上網觀看,並積極建立量測血壓習慣,及早預防心、腎病變危機。

👉推薦閱讀:高血壓危機:白袍性高血壓VS.隱匿性高血壓!遠離高血壓6大關鍵

👉推薦閱讀:高血壓藥別自我加量或減藥,恐傷血管,釀主動脈剝離!



【延伸閱讀】



隱性飢餓是什麼?揪3大症狀!簡鈺樺營養師:3方法降低隱性飢餓



黑寶石桑葚強化免疫、防便祕!尤偉銘營養師:這「3種人」聰明吃桑葚



女性容易失眠,恐甲基化代謝異常!醫師:防代謝異常,小心5大地雷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8/9410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