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閉鎖不全患者福音 免開胸 微創經導管修補手術
75歲的陳太太長年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的問題,近3年開始覺得容易呼吸困難,走幾步路就喘得厲害,甚至日常生活都成了挑戰。還曾經幾次發生全身水腫、肺積水而需要住院治療。醫生的檢查發先在聽診時心臟有很大的收縮期雜音,超音波檢查確定她患有重度二尖瓣閉鎖不全。
因為高齡和多種慢性病,心臟外科認為傳統的開心手術風險太高。國泰綜合醫院結構性心臟病醫療團隊決定為她使用一種名為二尖瓣緣對緣夾合修補術(Mitral tissue edge-to edge repair)的導管微創手術。這項技術成功地減少了她的二尖瓣閉鎖不全,手術後第二天,她就能下床活動,幾天後順利出院,很快地就恢復正常的生活,也很少再有不舒服的症狀了。
什麼是二尖瓣閉鎖不全?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 蘇彥伯表示我們的心臟內有一個叫二尖瓣的結構,它就像是一扇門,負責讓血液只朝左心房到左心室的方向流動。如果二尖瓣的結構損壞,無法完全關閉,血液就會往回流,這叫做〝二尖瓣閉鎖不全”,嚴重時這種狀況會讓心臟血流輸出不足,導致水腫,喘促,運動能力受限等心臟衰竭的症狀,嚴重時甚至會造成休克,甚至有生命的危險。二尖瓣閉鎖不全主要有兩種主要類型:
1. 原發性閉鎖不全:這種情況是因為瓣膜結構本身出了問題,比如鈣化、撕裂或脫垂,讓瓣膜關不緊。
2. 次發性閉鎖不全:這是因為心臟的其他部分有問題,比如心肌梗塞或心室擴大,拉大了瓣膜的間隙,間接影響了瓣膜的閉合功能。
在所有的瓣膜疾病中,二尖瓣閉鎖不全大約佔了1/4,然而,裡面真的有獲得治療的病患大約只有3成左右。
二尖瓣緣對緣夾合修補術是什麼?
通常發生嚴重二尖瓣閉鎖不全的病患,會需要要心臟外科手術,將瓣膜進行修補或置換,回復原本心臟的輸出功能。傳統手術需要開胸以及體外循環支持,恢復時間較長,但是臨床實務上,常常會看到像陳奶奶這樣,年紀大又有多重慢性病,心臟功能差,開刀的風險高。病患及家屬常常會因為擔心風險而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
二尖瓣緣對緣夾合修補術是一種經導管治療的瓣膜修補技術,手術的時候,醫生會從患者鼠蹊部的大靜脈放入一根導管,藉由導管把一個夾子送到心臟裡,利用經食道超音波和X光定位,將二尖瓣的前後葉夾住,改善閉鎖不全減少血液。這是一種微創技術,不需要打開胸腔,傷口小、恢復快。二尖瓣緣對緣夾合修補術主要適合需要接受瓣膜修補,但是又不適合接受傳統開心手術的病患,例如年紀大、多重共病症,或是心臟功能差的患者。這種修補方式其實歐美已經研發了近二十年,臨床的試驗結果顯示這種經導管的微創手術可以有效減少二尖瓣閉鎖不全,比起傳統開心手術,它的風險低很多,手術的成功率超過95%,而且術後恢復得快。如果經過治療將閉鎖不全的嚴重程度改善到輕度以下,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能顯著降低住院率和心臟相關的死亡率,還大幅提升了患者的生活品質。因為心臟功能失常所造成的次發性閉鎖不全療效更為顯著,目前在歐洲的治療指引已經將此種治療列為建議的常規治療方式。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個手術。比如瓣膜鈣化太嚴重,或者瓣膜結構不適合夾合的情況,就可能需要用其他方法來治療。醫生會透過超音波等檢查來評估患者的狀況,決定是否適合施行。如果病人的身體狀況許可,手術風險不高,傳統手術做瓣膜修補或是置換,長期的效果仍然是比較好的。最後,目前的健保並沒有給付這個治療方式,手術費用昂貴,也是另一個需要考量的部分。
二尖瓣緣對緣夾合修補術微創治療讓原本不適合開刀的二尖瓣閉鎖不全患者提供一個成效良好的治療方式,目前在歐美也已經是廣泛運用的標準化治療,經過醫師專業評估適合的患者,在治療之後往往都能有非常不錯的生活品質改善。導管的瓣膜治療方式正蓬勃發展,二尖瓣緣對緣夾合修補術國際上核准使用的有三種,目前台灣暫時僅有一種可使用,未來甚至有經導管置換瓣膜的器械,相信都可以病患帶來更多元、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
- 記者:優活健康網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