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看展「5原則」 留下回憶、不留遺憾

親子看展「5原則」 留下回憶、不留遺憾

文/信誼編輯群〡信誼好好育兒網

諮詢 /劉惠媛 教育部美感教育課程推廣計畫主持人、劉光夏 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教授

孩子豐沛的活動力就是像是戶外關不住的太陽!爸爸媽媽想要安排室內展覽清涼一下,但顧慮的地方又很多。信誼幫爸爸媽媽諮詢專家,列出挑選展覽、陪看展覽的「5大建議」,讓親子看展能同樂共賞,爸媽不抓狂!

圖書館、親子館、博物館都不是不少網友分享的熱門避暑勝地,隨著帶孩子看展話題的盛行,「親子觀眾」越來越受到專家學者以及策展人的重視。有別於正規教育的系統化課程,一個好的展覽、劇本確認主題後,在兼具美感和吸引力的設計下,通常也會考量觀眾心理次序、風格安排,以及內容正確性。教育部美感教育課程推廣計畫主持人,具多年策展經驗的劉惠媛老師認為,以孩子為主體的展覽,除了兼顧展覽設計的重點外,也要讓親子都能樂在其中。例如法國自然史博物館的演化廳,就特別為親子規劃展場空間,讓小觀眾可以觸摸標本、盡情探索。

易懂、好玩,是為兒童策展、活動設計的關鍵

專為幼兒量身打造的展覽中,「遊戲」更是不可或缺的互動方式,透過參與及遊戲的方式所策劃的展覽,不但有益成長,還能激發兒童與大人的互動及對話。強調「遊戲就是學習」的博物館兒童教育專家懷特(Rachel E. White)也指出,享受遊戲過程的愉悅和滿足感,可以促進孩子的學習,尤其是以遊戲為核心的展示設計,提供有趣的環境、方法和媒介,讓孩子在遊戲中自由探索,和他人與世界產生連結,是熱絡氣氛與促進良好學習的催化劑。

家長不懂沒關係,用心陪伴最重要

面對各種新型態的展覽,家長在選擇時常提到:「我不懂科學和藝術,要怎麼帶孩子看展覽呢?」擅長設計教學的劉光夏老師建議家長不必過分憂慮,「用心陪伴、有心引導、開放思維,其實就是最好的互動與藝術美感啟蒙。」對孩子來說,有質感的陪伴,影響力大於滿腹理論的指導,孩子更在乎的是「父母用心陪伴、展覽有趣、引起好奇心」。劉光夏老師強調,美感是潛移默化的過程,而不是立竿見影的效果,父母可以把看展當作視覺的享受,放鬆心情陪孩子慢慢學會感受藝術的美好,觀展時可以透過問問題,幫助孩子觀察、欣賞與思考,正向的對話與互動能讓孩子感受到關心,也能幫家長更了解孩子。

參與中找出孩子的興趣引導討論

同樣的,劉惠媛老師也建議,如果想培養孩子的觀展興趣,父母別給自己太大壓力,可以透過看展的安排,找出親子的交集,共享展覽的樂趣,才能成為彼此長久的興趣。舉例來說,家長決定大方向,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博物館、美術館,到了現場就讓孩子依自己的興趣決定觀察主題,例如在美術館中找出描繪「動物」的畫作,或是善用導覽手冊,請孩子尋找手冊上指定作品,運用誘發孩子興趣與專注的小遊戲,讓觀展像尋寶一樣好玩。

隨著展覽型態越發多元,劉光夏老師建議家長可以依照孩子的年齡,依循發展原則選擇適合的展覽,規劃適齡的親子活動。針對學齡前的孩子,重視展覽的展示設計視覺效果突出、色彩鮮艷、大型物件、大尺寸空間、日常生活熟悉的主題、可以動手操作、故事性強、可引發多重感官參與,較能吸引幼兒主動參與。

對於學齡的孩子,就不用太設限,建議父母可以事先和孩子一起準備行前功課,像是展覽主題、作者、作品介紹等,有益於提升親子觀展的質量,但不需要讀太多的評論而侷限了觀賞的視角,影響欣賞時的直觀感受。進入展場時,不妨請孩子將觀察到的事物畫下來,如果時間充裕也可自製學習紀錄本,或是直接利用展場DM,讓孩子邊看展邊蓋章集點,還能運用展場販售的紀念品,作為集點兌換的獎勵,留下完整的觀展歷程。

看展後別忘了延伸閱讀和學習

觀展經驗開啟了學習新契機,提供孩子更多主動學習、發掘美感的機會,羅丹曾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當孩子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就擁有了感受、欣賞、喜愛這個世界的能力,成為熱愛生活、全面發展的人。因此劉光夏老師也建議,看展後可以鼓勵孩子畫出自己的感受或是寫下心得,有些孩子回家後仍意猶未盡,這時也能運用相關的繪本或是書籍,與孩子展開共讀,讓展覽誘發的學習動力,在生活中持續發酵。

提醒爸媽的看展小叮嚀

1. 選對展覽,孩子自然融入

適合兒童的展覽必須好玩又自己能玩。包括以孩子為中心、親子觀眾都能樂在其中;好玩的裝置設計,充滿了互動的可能性,大人不需要解釋過多,孩子就能在展覽中主動探索,在遊戲中學習,發現更多樂趣。

2.引導孩子自己說故事

看展過程中多與孩子對話,讓孩子試著說出自己的故事和感受,不僅可以啟發孩子的興趣,還能活化展覽的內涵與孩子的學習。

延伸閱讀

文學獎《劍獅出巡》兒童劇 2024 驚艷再現!

https://pse.is/675sls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