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好發皮膚病!皮膚爆癢 濕疹、汗皰疹、乾癬最常見

春天好發皮膚病!皮膚爆癢 濕疹、汗皰疹、乾癬最常見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春天乍暖還寒,日夜溫差大,小心皮膚拉警報!中醫認為,春天是萬物生發的季節,若不好好保養身體,熬夜、壓力大,加上年節飲食不節制,更容易在3至5月期間爆發濕疹、汗皰疹或乾癬等皮膚問題,不可掉以輕心。


皮膚病是五臟六腑運行失衡警訊 置之不理可能如洪水反撲


聖元中醫診所院長鄭愛蓮醫師表示,台灣春天氣候潮溼,忽冷忽熱,尤其北部雨季多,空汙又嚴重,更易加重皮膚病況,不僅濕疹、異位性皮膚炎與汗皰疹容易發作,好發冬季的乾癬仍會持續出現病灶,直到夏天才會好轉;但濕疹即便到了夏天也可能因天氣濕熱未必好轉。


中醫觀點認為,皮膚病發作與個人體質有關,此外,天氣變化、飲食因素、情緒壓力和睡眠問題或一場大病之後等都可能是誘發因素。鄭愛蓮醫師解釋,如果身體健康體質健全,也許熬夜、潮濕氣候也不會犯皮膚病,但有些人卻可能合併內、外在因素,導致身體五臟六腑的代謝失衡,引起腎氣不足、肝氣排毒功能變差或是脾胃升降失常,體內無法正常代謝而爆發皮膚病或其他疾病。


門診中有些皮膚病患者會問:「我以前熬夜都沒事,怎麼現在卻發作了?」鄭愛蓮醫師指出,過往不好好愛惜保養身體,長久熬夜、過度勞累、暴飲暴食等不良習慣,會導致五臟六腑運行逐漸失衡,當皮膚病初發也許並不嚴重,擦藥後很快就好,但這是體內肝、腎、肺或脾胃代謝開始出現異常的警訊,若不調整生活作息、飲食習慣,日積月累之下,某天皮膚病有可能如洪水反撲。


皮膚病發作應確實忌口 心存僥倖恐一發不可收拾


鄭愛蓮醫師建議,當身體或手腳皮膚出現輕微紅癢,可以先自行調整作息和飲食,幫助五臟六腑功能恢復正常代謝,若仍未改善應就醫診治。


另外,皮膚發病期間應正常洗澡、維持清潔,發癢當下可藉由拍打、冰敷或用吹風機吹風轉移注意力,切勿搔抓,以免患部擴大、產生傷口,嚴重恐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增加後續治療困難度。


鄭愛蓮醫師強調,皮膚病灶一旦出現時,忌冰、冷(去冰)飲食,以免影響體內水分及廢物的正常代謝,應食用溫、熱食和水及青菜類,忌食蝦和螃蟹,新鮮的魚可少量食用,鹹魚、小魚乾等加工食品不能吃,不碰涼性食物如苦瓜,芒果、西瓜等水果也需避開,同時排除可能引發過敏的水果如奇異果等,其他非食物過敏原的水果則可少量食用。


年節過後常見皮膚病發的患者回診就醫,鄭愛蓮醫師坦言,總是會有看似快好的患者心存僥倖,想說過年淺嚐一點無所謂,或是習慣熬夜,導致免疫力下降、腎氣不足,結果後續又引發一波皮膚症狀。若需夜晚工作,建議不妨提早9點上床、半夜3點起床,調整作息、睡對時間,合乎人體經絡循環時間,也有助於皮膚代謝和啟動身體修復功能。


國小男童濕疹嚴重手掌無法張開 中醫治療3個月復原


鄭愛蓮醫師收治1名國小3年級的男童,約1年濕疹病史,這次發作特別嚴重,看診把脈只伸出左手,經細問才知原來右手掌、指頭皮膚紅腫癢痛,無法張開,看診當下請媽媽協助將男童手掌打開,用肥皂輕輕洗淨,再用溫和消毒水浸泡20分鐘後,五指已能慢慢伸展,接著便能好好上藥,傷口發炎獲改善,治療3個多月已完全復原。


要預防皮膚病爆發,飲食應多加留意,鄭愛蓮醫師提醒,正值火鍋季節,皮膚病患者切記沙茶醬不可碰,可改成和風醬,不確定的加工食品應避免,薑母鴨、羊肉爐、麻辣鍋避食;再者,生活工作壓力難以避免,但務必早睡早起,調整規律生活作息。


另外,保養產品也應配合季節換季,冬天使用油質豐富的綿羊霜或油,春天建議改用質地較清爽且保濕的乳液為主。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白內障年輕化40歲恐上身? 醫揭白內障與老花關鍵差異
▸寒流來襲!內耳中風和腦中風一樣危險 醫曝治療黃金期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