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後不安!4技巧安撫孩子的情緒:保持生活的穩定很重要

花蓮自4月3日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後,餘震連連,回想起倉皇逃出的景象,連大人都感到焦慮和恐懼,何況是孩子。對此,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蔡百祥建議,可透過聆聽孩子感受、給予安全感、制定計劃及遊戲模擬等4種方式,幫助孩子逐漸放下心中的不安與惶恐。



震後不安!4技巧安撫孩子的情緒:保持生活的穩定很重要


▲ 蔡百祥建議,可透過聆聽孩子感受、給予安全感、制定計劃及遊戲模擬等4種方式,幫助孩子逐漸放下心中的不安與惶恐。(示意圖/每日健康)


蔡百祥在臉書專頁《蔡百祥臨床心理師》發文指出,地震發生後,不少人對大自然的力量感到畏懼,尤其是從未體會到天災的孩子,更是因為不確定性而深感壓力,由於恐懼不容易消散,因此父母親的安撫極為重要,不妨透過4種方式,協助孩子建立保護自己的技巧,同時消弭孩子心底的不安:


一、聆聽孩子感受:有些情緒與恐懼相當深層,並不一定會展現出來,讓孩子有機會表達且毫無顧忌地盡情訴說自己的情緒和經歷,並從中抽絲剝繭發現孩子真正的感觸。


二、給予安全感:輕輕抱著孩子,告訴孩子,「他們是安全的」、「父母或照顧者會照顧好他們」,讓孩子感到安心。


三、制定計劃:和孩子一起討論,下次地震來襲時可以如何應對,例如準備避難包、規劃緊急疏散的路線等,透過明確的計畫與步驟,孩子會更清楚如何保護自己,不再手忙腳亂。


四、遊戲模擬:可以試著透過模擬練習學習技巧,像是在不同地點或時間遇到地震應該如何保護自己,並練習深呼吸和放鬆技巧。



震後不安!4技巧安撫孩子的情緒:保持生活的穩定很重要

蔡百祥提醒,在地震或其他的天災發生後,最重要的是保持生活的穩定,並維持日常生活,不過度變動,例如維持每晚的家庭晚餐、睡前說故事或其他家庭的活動等,這樣一來孩子能很快地從規律中找到安心感,有助於降低對未知的恐懼,假設真的發生了一些變動,像是無法上學、無法進行日常的作息等狀況,就必須跟孩子說明原因,並一起規劃重返學校、重返日常作息的準備,讓孩子能快速地理解原因,且期待重新回到正常生活的日子。


延伸閱讀
皮膚劇痛如釘子扎滿全身!醫揭「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治療曙光:患者有望回歸正常生活
台中72歲婦左大腿長腫塊「才1周長快2倍大」 醫驚:移轉率高的惡性肉瘤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