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過敏大調查結果出爐!前三名超常見、這類竟上榜

食物過敏大調查結果出爐!前三名超常見、這類竟上榜

台灣食物過敏發生率逐年升高,根據研究統計,國人食物過敏的發生率為 6~10%,其中小於 3 歲孩童的食物過敏發生率約為 3.4%,4~18 歲的孩童則為 10.4%,19 歲以上則高達 12.5%。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蘇冠文表示,絕大多數的食物過敏與體內分泌 IgE 有關,主要機轉是在吃下特定食物後,身體產生特定 IgE 抗體便附著於肥大細胞表面,當第二次接觸到時,肥大細胞釋放過敏相關激素,產生立即且全身性的反應。

常見食物過敏症狀

因此,食物過敏的症狀通常發生在進食 1 小時內,發生的部位包含皮膚、腸胃道、呼吸道以及心血管方面。以皮膚症狀表現為最常見,呼吸道症狀為第二常見,心血管的症狀相對少見但也最為嚴重,可能有致命風險。

  • 皮膚症狀:急性蕁麻疹、濕疹,或是血管性水腫。
  • 呼吸道症狀:流鼻水、打噴嚏、喉嚨不適、氣喘,嚴重可能出現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難等。
  • 腸胃道症狀:腹瀉、嘔吐、肚子痛、口腔搔癢感、口腔黏膜水腫等。
  • 心血管症狀:心律不整、低血壓、昏厥。

台灣食物過敏大調查結果


食物過敏大調查結果出爐!前三名超常見、這類竟上榜

造成食物過敏最常見的食物為種類為帶殼類海鮮(蝦子、螃蟹等)、花生、雞蛋、魚類等。蘇冠文指出,牛奶與雞蛋過敏的反應會隨著年齡降低,有 1/2 的過敏者在 5~7 歲後會產生耐受性;而帶殼類海鮮及花生過敏者,比較會終身存在過敏反應,僅約 1/5 的過敏者會產生耐受性。

避免食物過敏注意 3 不做

蘇冠文提醒,已確認對特定食物過敏者,建議避免食用過敏食物,每次購買食品前詳細閱讀食品過敏原標示,切勿在家自行嘗試,以免發生嚴重的全身性過敏反應。

不小心食用到而產生過敏反應時,如果是輕微過敏症狀可以服用抗組織胺藥物緩解症狀,但如果產生嚴重過敏反應,如腸胃道、呼吸道或是心血管方面的症狀出現,則需立即就醫,接受進一步藥物治療。


食物過敏大調查結果出爐!前三名超常見、這類竟上榜

諮詢專家: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 蘇冠文

文 / 黃慧玫

延伸閱讀:

食物過敏除了皮膚癢,也可能出現這些症狀!

研究:亞洲人比白人更容易食物過敏!對這兩類食物最會產生反應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