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麻腳麻快中風了?醫揭中風危險因子 改善血循可預防

手麻腳麻快中風了?醫揭中風危險因子 改善血循可預防

【NOW健康 楊芷晴/特別報導】手腳出現麻木症狀,除了四肢局部血液循環不良是可能的原因,也可能是大腦微血管循環障礙導致週邊神經受損所造成,通常末梢血液循環不良常會造成手麻腳麻加上四肢冰冷的情形,但若是突發性單側肢體無力或發麻、無法控制面部表情等,往往是中風前的重大警訊,應儘速就醫診治。


醫分析手麻腳麻常見原因 若合併這些症狀恐是中風


中和國泰診所程建中醫師表示,手麻腳麻大多數是神經受到壓迫,但有部分是血管問題,若合併出現手腳冰冷,多半是因為末梢血液循環不良造成。臨床最常遇到腕隧道症候群造成手麻症狀,因過度使用導致,通常發作在慣用手的手掌面部位,症狀表現為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發麻,無名指只麻一半,小拇指不會麻。此外,低頭族容易發生的頸椎退化,症狀包括從頸部一路麻到單手或雙手,或合併手麻腳麻;而糖尿病患發生週邊末梢神經病變,也可能產生手腳末端的麻感。


另外,令民眾擔憂的腦中風,可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腦中風2大類,前者可能因為高血壓、腦部受傷等因素導致血管破裂出血;而缺血性腦中風則起因於腦內血管阻塞所致,原因可能是心臟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等造成。


腦中風發作通常來得突然,程建中醫師指出,如果出現:(1)單側手腳無力、發麻。(2)臉歪嘴斜,無法控制表情,甚至口水不自主流出來。(3)說話口齒不清、像大舌頭或含滷蛋。出現以上症狀時很可能是中風,應即刻送急診救治,把握黃金3小時立即施救,注射溶解血栓藥物,恢復健康的機率較大。


中風後把握3個月黃金復健期 復健治療分3大部分


倘若不幸罹患腦中風,腦部細胞因為血液無法正常供應缺氧或缺血因而壞死,造成不同部位損傷,嚴重的後遺症可能出現肢體無力、感覺遲鈍、語言障礙、方向感和記憶力減退、個性改變等現象。


程建中醫師解釋,中風復健治療約可分為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和語言治療3大部分,目的是為了重新建立失去功能的神經連結,必須有耐心和毅力,循序漸進復建,才能看到改善效果。一般來說中風愈輕微、年紀愈輕,愈有機會經過復健康復。


程建中醫師強調,中風後的黃金恢復期大約3個月,這段期間努力復健有機會改善大部分功能,黃金恢復期後的復健目標則是避免肌肉孿縮。


不過,中風後復原情況往往取決於語言區塊是否受損,是否能聽懂語意,否則復健效果也會因此打折扣。程建中醫師也曾遇過1名37歲女性患者,中風手術後只有眼睛能動,經過努力復健,奇蹟回復到能夠自理生活。


銀杏葉萃取物促末稍血循 手麻腳麻症狀獲改善


血流不順、打通血路有助預防中風,台北名祥藥局朱熏祥藥師表示,目前市面上常見打通血路的保健品有納豆、魚油,指示用藥則有循利寧銀杏葉萃取物等。常有民眾前來諮詢,例如四肢冰冷、血液循環不好,或是手麻腳麻該如何改善,多會建議服用銀杏葉萃取物來改善下肢循環功能。


朱熏祥藥師指出,銀杏葉相關產品多元化,以循利寧為例,成分是銀杏葉萃取物,由於萃取方式不同,製作過程嚴謹,藥性確實、成效明顯,服用也安全有保障,不僅能促進末梢血液循環,清除體內有害的自由基,提高血中攜氧量,還有助於腦部血液循環作用,預防失智症,並幫助組織器官正常運作,手麻腳麻也能有效改善。

 


手麻腳麻快中風了?醫揭中風危險因子 改善血循可預防

▲朱熏祥藥師指出,以循利寧為例,成分是銀杏葉萃取物,能促進末梢血液循環,手麻腳麻也能有效改善。(圖/朱熏祥藥師提供)


1名約70歲左右的女性,因為手腳冰冷麻木,指間麻麻,循環不好、不靈活的感覺,前來藥局詢問能吃什麼保養品改善,推薦婦人服用循利寧後,最初每天服用3次,服用2、3個月後手腳冰冷麻木明顯減緩,目前每天減量改服用1次,繼續維持保養。


朱熏祥藥師說明,服用銀杏葉產品有促進血循作用,孕婦、拔牙或手術前建議暫停使用,以免增加出血風險,也應避免與阿斯匹靈、抗凝血藥物合併服用,建議服用銀杏類產品前,應諮詢醫師或藥師指示,確保用藥安全。


罹患三高不一定會有明顯症狀 當心腦中風風險增


程建中醫師提醒,罹患三高不一定會有明顯症狀,但患有三高將增加腦中風的風險,應積極控制三高數值,應遵照醫囑,配合醫師調整用藥;其次,飲食控制包括高血壓少吃鹽、高血糖少吃澱粉和醣類、高血脂則要吃清淡些,再搭配規律運動3管齊下,就能有效降低中風機率。


朱熏祥藥師則建議,生活作息應規律,肥胖應多運動減重,平時可適當補充銀杏葉萃取物保養血管,有助維持血流暢通。


# 首圖來源/程建中醫師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國人最新健康平均餘命少活10.4個月 專家剖析關鍵原因
▸講座報名/總是失眠、睡不好? 專家指導一夜好眠秘訣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