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研究未成年使用毒品與家庭有關!用毒國中生中輟比例是一般青少年 81 倍



青少年期為使用非法藥物高峰,對於生理、心理與社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若在年齡愈小發生,對未來的負面影響愈大。國衛院團隊分析 2013 年至 2016 年相關資料,發現青少年使用毒品原因除了與個人特質有關,在家庭環境及教育也有重要的影響。曾使用非法藥物國中生中,在家庭相關因素,有 4 分之 1 與貧窮、低收相關。其中在曾用毒的國中生中,中輟比例為一般國中生的81倍。

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陳娟瑜合聘研究員團隊分析 2013 年至 2016 年教育部藥物濫用學生個案輔導管理系統資料,發現台灣曾使用非法藥物的國中生,有近 80% 曾使用愷他命,4 年追蹤期間有 3 分之 1 以上再次因使用非法藥物而被通報。

陳娟瑜說,以教育部數據顯示,自 102 年起,使用毒品的未成年人數減少中。而過去常聽到影響未成年使用毒品的危險因子,其中之一包括「壞朋友」,許多父母認為,孩子用毒的原因與交到壞朋友有關,但這已偏向「下游原因」。

碰到毒品需要探究更上游的因素。陳娟瑜指出,根據聯合國毒品與犯罪辦公室提出 6 大危險因子,如親職功能不良、暴力環境、貧窮與教育機會不足,還有氣質與心理疾患、容易取得毒品等。

國內情況透過國衛院團隊分析 2015 年數據,曾非法使用毒品的國中生,其中在家庭相關因素,有 4 分之 1 與貧窮、低收相關。而其回到家中,家人使用毒品的比例,更是一般孩子的 8 倍;有中輟的比例則高達 35%。

愷他命等三、四級毒品為主 曾用毒國中生家庭背景較一般青少年劣勢

研究結果顯示,曾使用非法藥物的國中生其家庭與社會背景普遍較一般族群青少年面臨更為劣勢的條件,如更高比例來自經濟弱勢家庭,或有家人曾涉及毒品相關行為;有近 9 分之 1 曾接受高風險家庭服務。

陳娟瑜說明,藥物使用種類以愷他命等三、四級毒品為主,但仍有近 5 分之 1 使用以安非他命為主的一、二級毒品。經過 4 年追蹤,有 35% 的學生曾因使用非法藥物再次被通報。後續的防範方式發現,高風險家庭介入服務有顯著的保護效果,降低非法藥物使用風險達 43%,曾經輟學的青少年非法藥物再通報的風險則提升 46%。

政府盼達到提前介入、防範的目的,陳娟瑜指出,透過中輟服務,將毒品家庭因素也納入介入方案的設計中,或是脆弱家庭將可能涉及施用毒品的指標性個案帶入,提前預防等。

社安網前端預防 衛福部:針對需求改善現況

衛福部保護司兒童及少年保護科科長黃瑞雯提到,在成人吸毒防治,會有成人的相關服務,若發現其家中有兒少、長者需要支持,則會轉介給藥癮支持服務團體協助。

黃瑞雯說明,在社安網的服務強調的是前端預防,因此從 107 年至今,布建 156 處社福中心,及兒少發展帳戶,就是希望針對貧窮家庭兒少進行及早儲蓄,翻轉現況。她提到,無論是家暴或低收、脆弱家庭等,會有廣泛的風險因子,像是經濟脆弱家庭,會以脫離其經濟風險為主要協助,針對各需求會有不同的方式。

黃瑞雯也說,過往無法串接詳細的統計資料,但透過實務工作發現,貧窮確實是影響毒品使用情況很重要的因素,因此也藉此加強社工工作輔導。

研究成果已於 2025 年 1 月份刊登於成癮醫學權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rug Policy》。

文/張乃文、圖/楊紹楚

參考資料:國家衛生研究院

延伸閱讀:

台灣青少年自殺率低於美、加 但高於國際!研究:發覺情緒困擾、尋求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協助為關鍵

疫情後憂鬱症及自殺案件增!「10%是危險群」專家呼籲應正視 6 點特質

小小年紀就想輕生!民團調查:台灣小六生試圖或計劃自殺比例高於韓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