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審查國會職權修法 國民黨開國際記者會表達態度

立法院會24日將續審國會職權修正相關法案,國民黨今天召開國際記者會,向國際社會表達,監督制衡是台灣主流民意的期待,民進黨用錯誤、偏頗的論述誤導外國朋友,令人高度遺憾,並強調,為鞏固台灣民主、深化台灣民主,國會改革勢在必行。

立法院會21日處理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歷經14.5小時的表決大戰,二讀表決通過共21條條文,及1個章名「調查權之行使」,24日的院會將續審國會職權修正相關法案。

國民黨今天召開國際記者會,國民黨智庫執行長柯志恩表示,國民黨推動國會改革,就是要承擔起多數民意的期待,發揮在野聯盟在立法院的多數席次,強化立法院監督制衡的權力。這段時間大家在立法院看到的,是百分之百的台灣內部政治過程,是在野聯盟為了回應多數民意推動改革,卻遭到少數黨議事杯葛、暴力干擾。

柯志恩強調,為了鞏固台灣民主、深化台灣民主,中華民國立法院的國會改革勢在必行,對民進黨連國會改革也能抹紅感到遺憾,立法院議場內的國民黨立委絕對對得起多數民意,就像黨主席朱立倫所說,民進黨別想用少數暴力、街頭暴力阻礙台灣的民主深化。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召委吳宗憲則說明,這次國會改革法案的審查,他擔任召委時歷經3場,總計49位專家學者參與公聽會、2次委員會審查、1次專案報告、4次朝野協商,法案審查甚至超過7個小時,審議過程皆讓立委充分發言,但立委不願就法案內容進行討論,而是不停的謾罵。

吳宗憲指出,目前執政黨為了希望國家沒有人監督行政權,所以不希望法案過關,用側翼網紅抹黑,更以「黑箱立法」來迷惑年輕人,政府完美利用現代人對資訊取得習慣快速、簡短,未完整了解前因後果,所以用錯誤宣導來帶風向。

有媒體提問,這次國會職權修法當中的調查權與美國國會的調查權有何不同,吳宗憲表示,大致相同,但台灣這次的國會改革修法,不像美國國會強悍,官員若做出藐視國會的虛偽陳述,刑責部分最多處1年有期徒刑。國會調查權的方向一定是涉及國家重大事項,主要是改善目前台灣沒有任何權力可以監督行政權。

有外媒質疑「反質詢」定義不明,吳宗憲說,國會應該是立法權監督行政權,但行政官員答詢時,卻不就問題答覆,反過來質疑立委問的問題,類似這些狀況,未來會有詳細解釋及列出案例,在立法完成後,會向人民好好交代。

此外,出席記者會的國民黨國際部主任黃介正談到中共對台軍演表示,這次軍演範圍很大,但沒有包括澎湖、東沙群島、太平島等,要仔細研讀中共解放軍背後的意涵,他也說,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應採取明確行動來檢視及應對。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