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女上班族速減重惹「溜溜球效應」 醫示警:心血管風險增16%

35歲女上班族速減重惹「溜溜球效應」 醫示警:心血管風險增16%
一名35歲女性上班族減重後又復胖,被同事戲稱為「橡皮人」。(示意圖/Unsplash)

[周刊王CTWANT] 一名35歲女性上班族,曾和朋友打賭比賽瘦身,在一個月內只靠生菜沙拉和營養棒充飢,時常跳過正餐。雖然短期內狂瘦15公斤,但當她比賽結束後恢復原本的飲食習慣,體重卻迅速反彈,半年後甚至比瘦身比賽前更重,也被同事戲稱為「橡皮人」。為了再度瘦身,她又開始極端節食,卻導致經期紊亂、經痛加劇,因此身心俱疲。不料就醫檢查出中度脂肪肝,且胰島素阻抗高、血糖數值也位於糖尿病前期。

初日診所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許芷瑜表示,女子為了避免健康惡化,遵照醫囑採用「211餐盤法(每餐的餐盤分成4等份,含50%蔬菜、25%蛋白質食物、25%澱粉食物)」調整飲食習慣,並搭配適當藥物與運動計畫。3個月後體脂下降8%,糖化血色素回到正常範圍,不僅瘦身有成,也順利逆轉糖尿病前期,身體狀況大幅改善。

另外,最近適逢為期4天的清明節連續假期結束,一不小心暴飲暴食加上作息紊亂,不少人開始有感「褲頭又緊了些」,急著想在夏天到來前瘦一波!不過許芷瑜表示,減重的關鍵不只是體重變輕,而是變更健康。一旦採取極端節食或快速減重,不僅容易復胖,長期忽胖忽瘦,心血管疾病風險最高恐增加16%。據一篇2024年發表於《JAMA Network》期刊的研究指出,頻繁的BMI波動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風險因子,可能使發生風險增加8%至16%。

許芷瑜指出,健康的減重速度約2至3個月內減少初始體重的5%至10%。若以100公斤的人為例,合理的減重範圍是2至3個月減5至10公斤,反之一個月內掉超過初始體重的5%,可能會導致基礎代謝率下降、免疫力變差、掉髮、經期不規律,甚至腸胃不適等問題。此外,以極端方法快速減重後造成體重反彈所形成的「溜溜球效應」,不只是外觀變化不理想,甚至可能危害心血管健康。

正是因為不正確或快速的減重,容易造成體重反彈幅度大、同時使得內臟脂肪堆積、體脂率上升,這樣的方式造成的BMI波動不僅與血管功能惡化、血壓升高相關,也會影響血糖調控與整體代謝的穩定,增加心血管疾病、高血壓以及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的風險。因此,許芷瑜提醒,正確且循序漸進的控制體重才是較好的方式。

「減重應該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衝刺比賽。」許芷瑜強調,透過專業醫療介入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飲食模式和擬定個人化減重方法,同時以適當的速度減重,不僅能有效減脂,還能維持身體健康,避免極端錯誤方式反而對健康帶來危害。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