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不是單一問題!腸胃科醫師提醒:當這些症狀出現,及時就醫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韋彤報導】隨著生活壓力增加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越來越多現代人面臨腸胃問題的困擾。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指出,對於首次發作的胃痛和經常性的長期疼痛,應避免自行用藥,保持警覺,及時就醫並做好正確的診斷,才能確保身體健康。



初次胃痛應及時就醫



蕭醫師強調,如果從未有過胃痛經歷,應在第一次出現胃痛時,立即尋求腸胃科醫師診斷,因為缺乏經驗很難確定疼痛的原因。蕭醫師解釋道,胃痛通常發生在心口附近的上腹位置,並可分為飯前痛、飯後痛或持續疼痛。這些疼痛類型的成因可能有所不同,尤其是持續疼痛或劇烈疼痛更需要立刻就醫。



胃痛類型的成因與警訊



蕭醫師進一步解釋,胃痛可根據時間和情況進行初步分類:空腹痛多為十二指腸潰瘍,飯後痛則可能是胃發炎、胃食道逆流或胃潰瘍;如果是飯後30分鐘後開始的疼痛可能是由膽結石引起。蕭敦仁醫師提醒,若疼痛持續時間較長,且家中常備藥物無法緩解,由於胃痛成因多樣且複雜,可能胃部存在有更嚴重的問題或病變,例如胃癌或胰臟癌等。這種長期、輕微的疼痛,或疼痛的方法跟過去不太一樣就不應忽視,應及早就醫以獲得準確的診斷。



家庭備藥需謹慎



很多家庭都會備有常用的胃藥,但蕭醫師提醒,這些藥物不一定適合所有胃痛情況,尤其隨意服用他人處方的藥物更具風險。胃痛的原因眾多,成藥常見的制酸劑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蕭醫師建議,若服用胃藥後無明顯改善,應立即就醫。



胃鏡檢查的時機與重要性



蕭敦仁醫師強調,胃鏡檢查是診斷胃部問題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雖然胃鏡檢查屬於侵入性質,但對於長期胃痛或有不明原因疼痛的患者,胃鏡是一種必要的診斷檢查,且現代醫療技術進步讓胃鏡檢查相對簡單,且有無痛選擇,不應因為害怕檢查而延誤診治。蕭醫師補充道,醫生會根據病情需要決定是否進行胃鏡檢查,尤其是對於經常性的持續胃痛、噁心嘔吐、食欲不振、上腹脹痛或是無法解釋的體重減輕、解黑便和糞便潛血陽性等症狀,胃鏡檢查尤為重要。



膠囊內視鏡的應用



談到腸道檢查,蕭醫師表示,單次使用的膠囊內視鏡主要用於小腸。由於其高昂的費用和一次性使用的特點,膠囊內視鏡檢查並不普及。除非是常規的胃鏡和腸鏡無法檢查到的小腸問題,或有例如無法解釋的貧血和糞便潛血陽性患者等特定需求下才會使用,否則傳統胃鏡和腸鏡已經能解決大部分腸胃問題。



正確對待上腹痛



蕭醫師說道,上腹痛僅是一個症狀,其背後的原因可能非常複雜,切勿自行購買成藥服用而耽誤病情。正確做法應是及時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和治療,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風險。蕭醫師進一步介紹了腹部疼痛九宮格,透過心窩到骨盆的位置將腹部畫出九宮格,可以推測出不同部位的疼痛原因,例如上腹的疼痛可能涉及膽囊、肝臟、胃、脾臟、胰臟、十二指腸等器官。



胃痛的診斷與治療



對於經常性或嚴重的胃痛,蕭醫師建議透過專業的胃鏡檢查來確定病因。診斷清楚後,醫生才能制定出合適的治療方案,避免病情惡化。特別是當糞便出現潛血陽性或體重無故下降等症狀時,更應引起重視。蕭敦仁醫師呼籲,面對胃痛,不應掉以輕心,及時就醫和正確診斷是關鍵。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我們有更多方法來保障腸胃的健康,應充分利用醫療資源,及早發現並做好治療。


【延伸閱讀】

胃痛、腹脹當心是幽門桿菌上身! 醫提醒:大多數是從小就已感染

胃潰瘍勿輕忽!胃癌食道癌年奪4千人命 健保4月給付免疫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210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