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病其實沒那麼可怕!醫:規律服藥+一種療法可改善顫抖、僵硬

巴金森病其實沒那麼可怕!醫:規律服藥+一種療法可改善顫抖、僵硬

巴金森病 (帕金森氏症) 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盛行率第二高的神經退化疾病,由於多數人病不了解它,因此聽到自己或家人被診斷為「巴金森病」就覺得人生將從彩色變黑白。醫師表示,巴金森病並有這麼可怕,現在已經有很好的治療藥物及手術延緩疾病惡化,患者一樣可以維持生活品質及功能。

「不要擔心這個巴金森病,因為這個疾病是腦神經退化疾病中,目前唯一可以長期吃藥控制(20至30年),且經由手術改善的疾病。」花蓮慈濟醫院巴金森暨動作障礙治療與研究中心主任陳新源門診中常常鼓勵患者及家屬,以正確和正向的態度與病共處,只要依醫囑定時服藥、持續運動,就能控制病情。

陳新源分享臨床經驗,很多患者因未遵從醫囑規律服藥,導致疾病惡化,事實上,越典型的巴金森病,藥物的效果越明顯。當患者病程發展到中後期時,因藥效縮短,造成藥效起伏或出現藥物引起的異動症時,此時患者可以考慮進行「深腦刺激手術DBS」。

巴金森病患者不能只用藥物控制?

至於何時該接受手術?陳新源表示,手術的時機與調整藥物一樣,取決於患者對生活品質或工作的需求,臨床醫師會依據患者的需求提供建議及協助。DBS手術並沒有年齡限制,決定是否可以手術的關鍵在患者的身體狀況,以及是否符合健保給付的條件:

  • 確認診斷為「巴金森病」
  • 5年或以上之病史
  • 左多巴胺藥物測試進步達30.0%以上
  • 患者已出現左多巴胺藥物治療的副作用及疾病併發症,例如:異動症或幻覺
  • 身體狀況良好,無失智症和憂鬱症
  • 認知功能(MMSE)需24分以上

深腦刺激手術DBS是什麼?

深腦刺激手術DBS是透過植入細長的電極導線到丘腦下核(subthalamus nucleus,STN)(硬腦膜下約8公分深),導線經皮下和植入於胸前的脈衝產生器(pulse generator)相連,利用產生的電流調節腦內不正常的活動訊息,以控制運動症狀。這是一項非常複雜且精細的手術,只能容許毫米之誤差。

DBS手術不同於一般外科手術的概念,患者在手術結束後,需經歷一段時間的調整,就像患者服用藥物一樣,醫師會患者的狀況調整「藥」要的劑量,「電」也是一樣的道理,也要慢慢加,因為,電就是等同藥的概念。DBS手術也可用來治療原發性顫抖、肌張力不全及頑性癲癇。

手術真的可以改善症狀?

除了DBS外,其他手術方法如蒼白球燒灼術,因存在20%-30%的出血風險高且無法減藥,已不再被廣泛使用。而目前詢問度高的「聚焦超音波」(又名醫薩刀、神波刀)主要適用於「原發性顫抖」及「顫抖」為主的巴金森病,且只能做單側手術,且患者需自費60至70萬台幣,陳新源不建議典型巴金森病應用療法。

陳新源認為,DBS手術目前仍是治療巴金森氏症的首選。因為它有4大優點:

已有健保給付

可有效改善顫抖、動作慢和僵硬等動作障礙

可以進行雙側手術

可以減低藥量

手術有哪些侷限?

他強調,DBS手術非回春術,無法治癒疾病,但DBS手術可以讓患者的狀況獲得接近最佳藥效時的好處,但不會出現藥效退掉後最壞的狀況,並能減少藥物的使用劑量,改善抖、緩慢、僵硬、異動等動作障礙。

儘管DBS手術有著顯著的效益,但也存在一些侷限性。陳新源表示,它無法完全治癒巴金森氏症所帶來的運動障礙,也無法有效緩解左多巴胺藥物無法改善的症狀,包括平衡感和步態不穩、吞嚥困難、言語不流暢、流口水、自主神經系統(如低血壓、呼吸急促、頭暈和便秘)以及精神症狀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年齡、記憶力、情緒狀態、腦部和脊椎的退化等因素,都會影響到手術後10-20年的長期效果。

最後他呼籲患者千萬不要聽信坊間未經證實的治療方法,例如胚胎腦移植、幹細胞移植,這些療法均未經過科學驗證。建議患者最好選擇經過認證的治療方法,避免盲目追求價格昂貴且未經核可的治療。


巴金森病其實沒那麼可怕!醫:規律服藥+一種療法可改善顫抖、僵硬

文/邱玉珍、圖/艾蜜莉

諮詢醫師:花蓮慈濟醫院巴金森暨動作障礙治療與研究中心主任陳新源

參考資料:台灣鬱金香動作做障礙關懷協會、RBI瑞金抗齡照護研究教育基金會(R基金會)、帕促會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