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剝離一定要開刀?黃奕修醫師:把握黃金1分鐘雷射救視力!
當眼前出現飛蚊或閃光時,你會立刻去看眼科嗎?很多人以為沒有疼痛不舒服就不以為意,但長庚醫院眼科部部長黃奕修醫師提醒,視網膜剝離有「黃金雷射治療時機」,一旦錯過,就只能靠手術、趴著一整個月才能復原,甚至還有復發風險!
黃奕修指出,視網膜剝離初期往往會出現兩大症狀:「飛蚊症」與「閃光感」。飛蚊症一出現的時候可能是視網膜出血或視網膜已經開始破掉,飛蚊症沒有方向性,所以今天發現有一個飛蚊在右邊,並不代表右邊或左邊的視網膜有病變,可是當閃光一出現的時候,代表視網膜被拉扯, 拉一下就亮一下,拉一下就亮一下,你不會痛,因為視網膜沒有痛覺神經,所以它只會有亮光感覺。
閃光出現它就有方向性,所以如果這邊閃光,一般是在對側視網膜有一個病變,有這個訊號就要趕快散瞳,如果看到已經有破洞,其實用雷射治療,它可能只要1分鐘就好了,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治療,可以完整停掉所有疾病惡化的過程,就不會再剝離,破洞不會越來越大。
雷射來不及就只能開刀!術後還要趴一個月!
如果視網膜已經開始剝離,如同剝離壁紙脫離牆壁,就無法再使用雷射,這時候只能靠手術處理。而手術後會面臨兩大挑戰:
黃奕修解釋手術一般會把氣體注入眼內,幫助視網膜重新貼附,但術後就不能坐飛機,因為眼內氣體就會膨脹,影響眼睛壓力。但如果你剛好要工作出差,和醫師討倫評估,就會在眼內注入矽油,另外手術後必須要維持一個趴的姿勢,為什麼要趴呢?因為我們眼球趴著的時候,空氣會有個浮力,把視網膜推回去,重點是它會擋住水通過那個破洞,所以趴著有絕對的好處。
但這個趴是多久呢?黃奕修說一般病人不太能接受,但大部分還是勸病患要撐過去,就是一天24小時連續趴一個月,不只是睡覺時間,其他在醒著的時候,包含上廁所吃飯,所有的閱讀工作,全部都要趴著,所以像外國就有個鏡子,這鏡子是剛好45度,所以就對著電視照,可以趴著看電視,但看到的畫面是上下顛倒,甚至有趴的床特別併做的按摩床等,針對術後修復期的各種輔具,因為一個月實在很難熬,但是你趴著它成功率才會高。
真實案例:街友術後住院太舒服 寧躺不趴就復發
黃奕修分享一個有趣的例子,之前曾經有位街友病患,做完視網膜剝離手術後被安排在雙人房,他覺得住得很舒服,整天躺著看電視,躺著睡,他也不要趴,結果不到一個月又剝離,只好再開一次,重新手術灌油,第二次他終於乖乖趴滿一個月,手術才順利成功。這個街友的例子,也讓人更清楚,術後「趴不趴」真的影響視網膜復原的關鍵!
高風險族群怎麼追蹤?重點是「變化」
哪些人要特別留意視網膜剝離的風險?黃奕修建議可分兩種情況:
有「變化」立刻檢查
- 飛蚊突然變多(如從5隻變成50隻)
- 新的閃光感出現
沒有新症狀 每年追蹤一次
一般人若沒有明顯異狀,每年定期檢查一次即可。若有家族病史、高度近視或過去曾有眼疾者,可考慮每每年兩次,確認有無新症狀出現。
文 / 楊依嘉、圖 / 巫俊郡
延伸閱讀:
- 記者:楊依嘉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