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洗腎率全球最高,預防慢性腎臟病是關鍵!醫籲:飲食掌握「4少」

根據統計顯示,台灣的洗腎人口佔總人口的比率位居全球之冠,顯示民眾對慢性腎臟病的預防觀念仍不足。為此,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團隊在世界腎臟日,舉辦「謹腎保健康.牽手一起動」活動,不僅由腎臟內科醫師說明腎臟保健的方法,也邀請營養師分享護腎飲食撇步,更由復健科職能治療師以時下流行歌曲,帶領現場民眾一起運動。透過不同的方式將預防知識融入其中,幫助民眾重視腎臟健康。


台灣洗腎率全球最高,預防慢性腎臟病是關鍵!醫籲:飲食掌握「4少」

慢性腎臟病9大危險因子

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鄭俊山表示,當腎臟因長期發炎、慢性疾病影響或尿路阻塞受到破壞,導致腎臟結構或功能產生永久性的病變,而無法回復正常時,就稱為慢性腎臟病。慢性腎臟病常見的危險因子包含:慢性病史(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痛風)、肥胖、年老、抽菸、家族史、濫用消炎止痛藥物等。

慢性腎臟病5大警訊

罹患慢性腎臟病時,身體會有5大警訊:「泡、水、高、貧、倦」。

1.泡:尿液中泡沫增多且持續不散,可能是蛋白尿的徵兆,代表腎臟功能受損。

2.水:身體水腫,特別是腳踝、腿部及眼皮浮腫,可能表示腎臟排水功能受損。

3.高:高血壓是腎臟病的重要危險因子,長期高血壓會加速腎功能惡化。

4.貧:腎臟負責製造紅血球生成素,當腎功能下降時,可能導致貧血,出現臉色蒼白、頭暈等症狀。

5.倦:體內毒素無法正常排出,會使人感到疲倦無力,甚至影響睡眠品質。

如果慢性腎臟病未能獲得良好的控制,使得腎絲球過濾率低於15毫升/分鐘時,體內的廢物和多餘的水分逐漸無法正常排出,最後就必須經由洗腎來代替腎臟的功能。因此,要預防慢性腎臟病發生,穩定的控制三高疾病(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避免暴飲暴食、不可長期自行濫用藥物(止痛劑、抗生素、利尿劑或其他偏方)、以及避免腎結石與泌尿道重複感染或阻塞等,都是重要的關鍵。


台灣洗腎率全球最高,預防慢性腎臟病是關鍵!醫籲:飲食掌握「4少」

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團隊在世界腎臟日,舉辦「謹腎保健康.牽手一起動」活動。(圖片提供/大千綜合醫院)

預防慢性腎臟病,飲食掌握4少

針對飲食部分,江仕峯營養師強調,可掌握4少(少鹽、少糖、少磷、少動物性油脂)、三多(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一適量(每公斤體重攝取0.8-1.0克優質蛋白質)的原則。除此之外,保持不菸、不酒、適當運動與充足睡眠的良好生活習慣也是不可或缺的。

鄭俊山醫師提醒,若出現血壓變高、泡泡尿、尿量減少、手腳水腫、貧血、虛弱無力、食慾不振等症狀,有可能是慢性腎臟病,一定要盡速就醫檢查與治療,才能擁有「腎」利人生。



【延伸閱讀】



狂掉髮、易疲倦,甲狀腺機能亢進找上門!周宗翰中醫師:保養4要訣、2茶飲遠離甲亢



腸胃不好、高血糖的人吃對水果嗎?高敏敏營養師:6大族群聰明吃對水果



青光眼降眼壓就會好?破解3大迷思!眼科名醫陳瑩山:6招防青光眼中鏢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60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