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場到綠色餐飲 高雄公私協力推進食農大聯盟

從農場到綠色餐飲 高雄公私協力推進食農大聯盟

高市府昨天(13日),召開第一屆食農教育推動會第2次委員會議。由農業局主辦、邀集市府相關局處協辦的兩場食農教育策略工作坊,第一場主題為「ESG浪潮來襲—綠色餐飲與生產者協力策略工作坊」特別安排在農漁產業都很發達的梓官區,4月17日工作坊當天來自高雄市區的大型綠色友善餐廳,如:巨蛋旅店蓋婭餐廳採購部門、老新台菜主廚、帕莎蒂娜法餐行政主廚、水京棧國際酒店營養師及綠色餐飲指南南部總召等近20位的餐飲夥伴特別放下周間的忙碌,前往高雄梓官區漁會,與從各地前來的友善環境生產者、高雄餐旅大學、市府農業局及NGO工作者們,針對永續飲食及餐飲部門關心的ESG趨勢,討論如何互相協力合作。

擔任召集人的市府副秘書長陳盈秀指出,食農教育雖有『教育』」二字,但對象不限於學子,而是全體市民,涉及的對象多元,本年度針對高雄市的重要食農議題,邀集專家學者共商實踐策略,透過跨領域合作,以及從生活角度切入兩個方向,擴大溝通與宣傳,讓市民對食農教育更有感。

第二場「共譜全民食農教育協奏曲—社區食農教育推廣策略工作坊」於5月21日在大樹區農友種苗公司舉辦。透過社區食農工作坊,來自醫療、社福、農漁會體系及民間部門的夥伴更瞭解跨部門的資源,例如:衛生局社區營養推廣中心提供的備餐經理人培訓課程、營養師可至據點提供營養諮詢等服務,社區關懷據點及農漁會綠色照顧站均能提供申請;而此次提供場地支援及蔬菜組合盆栽體驗課程的農友種苗公司是國內重要的商業品種育種專業者,亦從社會回饋的角度支持社區銀髮農場的建置,也是跨部門協力的重要資源。

農業局表示,這次食農教育推動會也針對第一屆高雄市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獎勵計畫進行討論,高市府將配合首屆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的初審作業辦理第一屆高雄市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選拔,邀請個人及團體,包含法人團體、民營事業、學校及幼兒園、機關及公營事業機構、社區等單位踴躍報名,入圍者不僅能獲得獎金及獎座鼓勵,亦能代表高雄市參加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的複選及決選,爭取屬於高雄的榮譽。

農食產業鏈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包含生產、加工、銷售到送上餐桌享用,都是食農教育的重要環節,市府副秘書長陳盈秀強調,食農教育需要各部門的投入。

高市府從去年開始進行跨局處分工、擬定高雄市食農教育推動計畫與關鍵績效指標,並透過半年期的進度填列檢核,致力於食農教育業務的橫向溝通及常態推廣,也期盼市民及單位團體都能從不同的角色參與及支持,讓高雄市的食農教育得以紮根深化,促進市民健康與高雄市農產業的永續發展。

(延伸閱讀:國台辦稱邀7千台人參與海峽論壇 陸委會:赴廈門運輸量未特別增加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