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下背疼痛? 這些警訊出現小心「僵直性脊椎炎」


長期下背疼痛? 這些警訊出現小心「僵直性脊椎炎」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長期下背痛,小心!可能不只是普通的痠痛或疲勞,還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的警示。國內醫師就提醒,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好發於20至40歲的年輕人,有幾大警訊千萬不能忽視,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


僵直性脊椎炎在台灣的男女比例約為4:1,且病患常有家族病史。目前尚無法治癒,但透過適當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症狀並減緩疾病進展。


僵直性脊椎炎與一般背痛有什麼不同?亞東醫院過敏免疫風溼科醫師陳遊指出,僵直性脊椎炎的下背痛通常與一般因受傷導致的下背痛不同,包括:患者在長時間保持固定姿勢後會感到疼痛,但稍微活動後疼痛會有所緩解;症狀持續三個月以上,尤其在半夜和晨間會特別僵硬。


陳遊強調,如果長期忽視僵直性脊椎炎,不僅疼痛會持續,還可能惡化,導致脊椎關節骨質永久性沾黏,造成骨骼畸形,甚至失能,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而僵直性脊椎炎其他常見症狀還包括:膝蓋、腳踝、腳跟發炎疼痛;手指與腳趾腫脹疼痛;虹彩炎、眼睛疼痛、視力模糊;感覺疲累、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


陳遊表示,僵直性脊椎炎的藥物治療包括三種類型,首先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這些藥物主要用於減輕疼痛和脊椎發炎,但需注意腸胃不適和水腫等副作用,長期使用需定期監測血液;其次是免疫調節劑,主要用於調節免疫系統並針對周邊關節發炎,可能引起腸胃不適、頭痛、肝功能異常等副作用,且男性可能會影響精子數量,但停藥後可恢復。


最後是生物製劑和小分子口服藥物,陳遊說,適用於對其他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可直接抑制相關細胞激素,阻斷發炎反應,但因影響免疫力,對有慢性感染的患者需謹慎使用。建議患者與醫師討論,制定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亞東醫院復健科醫師黃昭竣提醒,規律的運動和體育活動,對維持關節靈活性和減少僵硬至關重要,推薦可以脊椎伸展為主的運動,如輕柔的伸展運動、游泳、步行、慢跑、瑜伽和太極拳,這些都是僵直性脊椎炎患者不錯的復健與運動選擇。睡眠姿勢方面,建議患者平躺或趴睡,枕頭不要太高,床鋪應選擇能分散脊椎重量的類型,以減少脊椎負擔。此外,戒煙和維持均衡飲食也對控制病情有幫助。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空腹怎麼也脹氣? 醫師揭小心「一因素」背後搞怪


錢都也爆「蛞蝓」在菜盤上蠕動 衛生局衝現場查出4衛生缺失!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