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接待室保存活化、史料清查 監院促政院改進

監委范巽綠今天說,安康接待室是威權時期唯一由警總與調查局共駐之地,是見證威權統治最直接證據,相關保存活化、史料檔案清查補充及真相釐清等,監察院促請行政院及所屬檢討改進。

監察委員范巽綠、蔡崇義透過新聞稿表示,安康接待室經前促轉會審定為不義遺址,並由新北市政府在民國111年12月29日指定為市定古蹟。安康接待室保存威權時期偵訊型態的空間展示,訴說著台灣人權價值的新發展,提供大眾另一種理解歷史的途徑,反思戒嚴後至今民主轉型歷程。

監委說,安康接待室整體建築,如同博物館的典藏品,對於安康接待室未來的保存活化再利用規劃,應參考相關專家意見,嚴謹縝密規劃,並應考量不同時間態樣的保存,加速推動保存活化相關事宜。

監委指出,安康接待室是戒嚴時期調查局興建,作為秘密偵訊和拘留人犯使用,當年秘密偵訊的史料,應作為還原重要歷史文件。但人權館、調查局及監察院調查所得的資訊,仍有不一致情況,如人權館彙整曾關押在安康接待室名單共209人,調查局統計曾入出安康接待室被告則為148人。

監委表示,安康接待室目前相關史料檔案,仍有待清查補充,促轉會解散後,行政院已成立人權處,辦理轉型正義相關業務,自應督導所屬各機關持續辦理相關政治檔案清查及報送、公開其保有的政治檔案,以完整回復歷史真相,促進社會和解。

監委指出,從111年9月立案調查起,多次向調查局調取安康接待室相關檔案,包含興建計畫、派駐人員、偵辦案件、偵辦方法等,都未獲積極回應,調查局僅泛稱未留存相關檔卷、人員多已退休因此不復查考等。

監委說,監察院在112年9月19日針對「安康接待室等不義遺址保存及管理」情案召開約詢會議,就相關政治檔案流向、組織人力部署等情形,仍未獲調查局與會人員明確答覆。

監委表示,調查局就監察院調閱本調查案件的檔案冊籍及其他有關文件,屢屢以檔案資料已全數移轉檔案管理局為由,藉故迴避、拖延答覆。歷時約1年半,才獲調查局在113年3月12日提供資料,但機關檔案仍有缺漏,顯未誠實面對過去歷史。

監委說,為使政治檔案徵集更趨完整,籲請民眾如存有安康接待室等不義遺址有關史料、紀錄或經歷,得提供給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等機關,以充實及完善相關歷史調查研究,共同還原歷史記憶,促進真相釐清及社會和解。

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16日審查通過范巽綠、蔡崇義所提調查報告,就安康接待室應加速推動保存活化、相關史料檔案持續清查補充及真相釐清等事宜,請行政院督促所屬檢討改進。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