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湯暗藏「熱休克」死亡陷阱 泡湯大國日本一年奪上萬人命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冷冷的冬天,泡湯是不少台灣人放鬆的首選,不過,醫師提醒,泡湯的同時也可能潛藏健康風險!特別是「熱休克」的發生,對於某些族群而言,更可能引發致命危機,根據統計,光在泡湯大國的日本,每年因為熱休克就奪走上萬人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急診科主任洪子堯指出,當身體進入高溫的溫泉時,下肢和周邊血管會因受熱而放鬆,血液循環流向四肢,導致供應腦部或心臟的血流減少。這對於供應腦部血流的頸動脈有狹窄、或心臟冠狀動脈部分阻塞的患者來說,可能因瞬間血液不足而增加腦中風或心肌梗塞的風險。
雪上加霜的是,如果此時再加上從高溫池突然離開至冰冷的空氣環境,血管迅速收縮,可能造成腦部或心臟血流瞬間下降,甚至引發血栓,帶來猝死危機。
洪子堯說,泡溫泉還會導致出汗增加,水分流失若未及時補充,可能造成脫水或血壓波動,而飲酒或服用如安眠藥、血管擴張等藥物,更可能加重意識模糊或血管過度放鬆,增加溺水或跌倒的風險。
哪些人泡湯需要特別注意?洪子堯點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服用特定藥物者以及飲酒者,全都需要小心,尤其,老年人血管彈性較差,對於高溫和溫差的適應能力不足,且心臟功能通常較弱,因此泡湯引起的壓力變化對他們的危險性更高。
洪子堯建議,想要降低泡湯風險,最好做到以下數點:
一、「漸進式」入池與出池:泡湯時應先將雙腳或下肢浸入水中,適應溫度後再逐步浸泡全身;離池時也應先露出上半身,等待3-5分鐘,確認無不適再完全離開。
二、控制泡湯時間:每次泡湯以10-15分鐘為宜,過程中適時休息。
三、補充水分:泡湯前後記得適度補充水分,避免脫水引發問題。
四、避免單獨泡湯:尤其是年長者或患有疾病的朋友,務必結伴同行,以防突發情況無人協助。
五、遠離酒精與藥物干擾:泡湯前後應避免飲酒或服用影響血壓與意識的藥物。
照片來源: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風後手部功能恢復特別慢 智能「機械手」成救星!重建大腦可塑性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陳 鈞凱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