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婦產後尿失禁高達8年 「1手術」成功告別漏尿困擾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42歲李女士本身有重度肥胖、慢性咳嗽等病史,八年前經自然產及子宮切除,導致只要咳嗽、打噴嚏都會出現漏尿情形,雖然對生活造成一定困擾,但繁忙的家務讓她至今才就醫,經檢查後診斷為應力性尿失禁。
尿失禁分四類 可能原因包含生產、肥胖、年齡、神經病變
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趙梓辰醫師指出,尿失禁可略分為四類:
(1)應力性尿失禁是身體因咳嗽、打噴嚏、搬重物等腹壓增加時,出現漏尿或滲尿,好發於有生產經驗、曾接受婦科手術、肥胖、或抽菸的女性。
(2)急迫性尿失禁起因於膀胱表皮細胞過度敏感或是肌肉過度活躍,時常在完全清醒的狀態下有強烈排尿感,卻無法即時如廁,隨年齡增長而容易發生。
(3)上述兩者皆有則稱為混合性尿失禁。
(4)滿溢性尿失禁則是因膀胱缺乏收縮力,造成尿液滯留,直到膀胱內壓超過尿道阻力而發生尿液滲漏,常見於腦部、脊椎有神經性病變的病人。
四分之一台灣女性曾經歷尿失禁 應力性尿失禁這樣治療
據研究估計約有25%的台灣女性曾經歷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困擾。趙梓辰醫師以女性最常見的應力性尿失禁為例說明,現今積極治療策略分成尿道中段吊帶手術及尿道填充物注射兩個方向。其中,尿道中段吊帶手術可有效強化尿道結構,平常網膜不會對尿道造成張力,唯當病人因咳嗽、打噴嚏而有腹壓產生時,才會形成支撐尿道的作用,防止漏尿。
不過,雖尿道中段吊帶手術傷口小、恢復快,長期治癒率可達九成,能有效改善尿失禁病人困擾,但為避免網膜跑出造成沾黏、糜爛與出血情形,術後仍應定期回診檢查,降低相關併發症發生機率。
尿失禁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調整生活習慣、勿憋尿
女性尿失禁雖不會對人體造成明顯或劇烈傷害,但對生活品質的影響甚深,趙梓辰醫師鼓勵民眾可以藉由日常生活習慣調整達到預防保健,包含注意水分攝取、避免咖啡或酒精等刺激性飲品、治療慢性咳嗽與便秘等。
此外,年節將至,趙梓辰醫師也提醒,返鄉路程中也要記得定時解尿,且如廁時切勿使用半蹲姿勢,以免骨盆底肌肉無法放鬆而出現排尿不完全、延長排尿等情形。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1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 記者: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