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生殖趨個人化 11國專家在台獻策 排卵前治療、AI選胚等助孕大躍進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林宗憲報導】近年來人工生殖技術蓬勃發展,今(2024)年由輝凌(Ferring)舉辦的國際人工生殖醫學論壇(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FOCUS,簡稱ART FOCUS)首次在台灣舉辦,並邀請到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美州擔任論壇主席,加上來自歐美與亞洲共11國的權威講者陣容,吸引國內外約150位專家與醫師前來參與,一同探討人工生殖的當紅議題。



輝凌台灣總經理黃正安表示,這是COVID-19疫情後生殖醫學領域最大的國際盛會,很榮幸能在台灣舉辦,很多民眾可能不太清楚,其實台灣生殖醫學發展非常先進,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學術與臨床地位,希望藉此加速解決全球的不孕難題,也讓民眾能了解台灣生殖醫學的進步。



今年探討的主題豐富多元 AI、凍卵、男性生殖力等 個人化治療是共識



今年ART FOCUS論壇探討了許多的內容,包含人工生殖技術、精子與卵子的品質提升、男性生殖力及個人化治療之臨床案例等。黃正安提到,這次的主題是「從概念到臨床應用」,過去很多都還是概念式的想法,或只是在實驗階段的技術、治療方法,現在其實都可以實際應用在臨床上造福患者。



近年病患的「個人化」精準醫療更是此次論壇探討的重點,因每對夫妻不孕的問題都非常不同,醫師需要透過分析患者的年齡、體重、生活型態、病史等多項因素,層層拆解原因,才能設計用藥方案並有效且安全地對症下藥。而相當熱門的AI技術也已導入個人化治療上,像是調整刺激排卵藥物劑量、選胚胎等,讓醫師更有效地瞭解每位未來準媽媽的身體及胚胎狀況,大幅提高母體安全及胚胎著床成功率。會議中,來自西班牙、加拿大及越南的權威生殖醫學專家大方分享自己機構的臨床研究真實數據、個人化用藥調整策略及其結果,作為與會醫師們擬定排卵刺激治療計畫的依據參考。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美州表示,AI在未來可能會扮演重要角色,除了能減少人力,如同多了一位搭載大數據經驗值的醫師或胚胎師進到實驗室,即時且高效進行胚胎檢查、決定病人療程,讓病人接受到的治療一致性變高,以提升成功率。



但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台灣其實還需要持續努力。陳美州理事長指出,首先國內需要有很好的資料庫,雖然現在規定相關資料需要申報給國健署,但是這資料庫的內容其實不夠完整,目前學會正在跟國健署合作進行資料庫的優化,可以期待未來資料庫的更新會有所進展。



高齡不孕病患恐逐年增長 生殖醫學應更重視母嬰健康與安全



科技持續進步,產官學也努力合作讓民眾享有更好的治療技術,台灣還有不孕症治療補助能減輕負擔,不過低生育率仍是各國正面臨的問題,人工生殖未來會如何發展?還有哪些可以進步的地方呢?



陳美州理事長表示,現代人晚婚、晚育,經由人工生殖技術出生的孩子,在所有出生嬰兒中所佔的比例將會越來越高,所以如何獲得有效的人工生殖治療、幫助高齡夫妻提高懷孕成功率、確保母子均安等,將會是重要的課題,另外像是卵巢老化、卵巢衰竭等目前仍無法克服,因此減緩卵巢老化、提升卵子品質將會是未來的研究重點。



▲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美州表示,「高齡」是影響不孕的關鍵因素,然而晚婚晚育已成國人常態,因此本次ART FOCUS也針對這群懷孕成功率較低的個案進行探討與交流,望能藉各國專家的想法激盪出最佳解方,幫助困難族群安全如願得子。



黃正安也表示,現代人生活型態改變致使不孕率持續上升,對職涯的追求而延遲生育、家庭價值觀及環境荷爾蒙問題等,作為不孕解決方案的人工生殖,也就成為重要醫學發展領域之一。身為全球生殖醫學領導者的輝凌,除了致力於研發創新藥物,推動國際間的學術與臨床經驗交流之外,針對女性健康領域的投資及研究也展開積極行動,包含支持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健康投資研究,並與國際機構間建立策略聯盟,長期永續性的支持發展,提升女性健康與生殖醫學的進步,期望能化解不孕議題,這項全人類正共同經歷的棘手問題。



【延伸閱讀】

婚、育脫鉤新趨勢 民團呼籲:「人工生殖法」應獨立修法

醫師分析《人工生殖法》漏5族群、赴國外代理孕母冒4風險 籲修法開放!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194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